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9日電 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每天上千架航班從這里起降,如今投運三年半時間,機場已實現年旅客吞吐量從0到5000萬的大幅跨越。大量的機場航班,繁多的空側航空器、車輛、人員、設施設備,形成了復雜的場面運行狀況,對空側的安全管理、生產協同和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民航領域,民航成都電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憑借其前沿的數字孿生技術,為空側運行管理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
民航成都電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經過長期研究,率先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打造了基于數字孿生的空側運行管理平臺。該平臺由空側安全運行管理子系統、飛行區全景監控子系統和協同運行可視化子系統三個子系統構成,能更好的感知空側航空器、車輛、人員、場道、設施設備的運行情況,實現保障作業和資源間的運行規劃,提高“機-車-場道”和各保障主體間的協同運行。
“就如同是在虛擬世界建立起一座孿生機場,實現了物理和孿生機場的雙向閉環虛實交互。”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基于數字孿生的空側運行管理平臺重現了高精度的空側空間場景,綜合運用數字孿生、三維建模、數據融合、視頻拼接、視頻分析等技術,高度重現了飛行區的場面運行情況,通過孿生視景、全景聯動、作業監控等功能模塊,為指揮調度人員提供了更身臨其境的操作體驗,有效提升了場面的指揮調度水平。
其次,平臺通過運行規則、運行規則算法、數據分析方法等技術手段,結合引旅客流程、行李流程、航空器流程等業務流程,為作業過程中的資源需求提供協同和決策輔助,不僅加強了各保障主體間的協同能力,也為未來機場運行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進行分析和預警,有效降低了資源浪費,節約了機場運營成本。
據悉,該項目如今已在成都、深圳、西安、蘭州、呼和浩特等多機場落地,全方位覆蓋機場全域以及航站樓區域,驅動智慧治理效能飛升,為數字孿生建設筑牢根基。置身一體化的數字場景空間,航班動態、機位分配、交通流量、安檢流程、行李托運、值機狀況等一系列機場運營關鍵要素的數據,均得以生動鮮活的場景化呈現。管理人員僅憑“一張圖”,便能將機場全景運營態勢盡收眼底,為空中運行感知、作業規劃部署、區域協同聯動、運行效果評估等關鍵環節,輸送科學精準、切實可靠的決策參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