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上午,“2025年度成都市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品牌發布暨陪診服務人才培育聯盟成立啟動儀式”在成都職業技術學校舉行。
現場,“成都市陪診服務專項職業能力標準化考點”揭牌。在成都的陪診人員沈育蓮等人獲得了全國首批陪診服務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有幸成為全國第一批證書的獲得者,我將努力成為對接醫療服務的溫情‘擺渡人’,為眾多求醫問藥之路上的患者帶去更多便捷和溫暖。”
近年來,成都市全面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目前全市技能人才總數已達309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超過33%。
成都市人社局聚焦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新職業群體和靈活就業人員,探索實現從培訓、評價到就業創業的全鏈條服務,打造并集約發布了30個“成都特色”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這些項目聚焦民生、緊跟時代,涵蓋了健康照護、數字經濟、餐飲旅游、生活文創、綠色低碳等五大領域,精準對接成都市的產業發展方向和勞動者的就業創業需求。
針對陪診服務行業人才短缺、職業標準不統一等問題,成都市人社局以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和職業評價為切口,指導人力資源公司在全國率先開發了陪診服務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同步構建了培訓課程體系。
考試合格者將獲得人社部門頒發的《陪診服務專項職業能力證書》,表明獲證者具備按照病患就醫需求,對病患進行就醫行程規劃、提高就醫效率及全病程跟蹤服務的能力。為了保證考核評價過程的規范與嚴謹,成華區建成了“成都市陪診服務專項職業能力標準化考點”。
成都市人社局、成都市衛健委等共同為“成都市陪診服務專項職業能力標準化考點”揭牌,隨后向27名勞動者頒發了全國首批陪診服務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沈育蓮表示:“我將努力成為對接醫療服務的溫情‘擺渡人’,為眾多求醫問藥之路上的患者帶去更多便捷和溫暖。”
活動還公布了經市衛健委確定并推薦的首批陪診服務應用試點醫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成都市第八人民醫院。
為探索陪診服務人才培育新模式,市人社局會同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住建局、市醫保局推動組建了“成都市陪診服務人才培育聯盟”。
聯盟匯聚了職業(技工)院校、培訓學校、醫療機構、養老機構、護理機構、評價標準開發單位、互聯網供需對接平臺等多方力量資源,將從共建共享培訓和評價標準體系、共建實習實訓基地、資源整合和調配、聯合市場推廣、培訓交流、加強行業自律等多個維度開展深入合作。聯盟的成立將有力推動陪診服務從“零散化”向“職業化”轉型,推動整個行業行穩致遠。
四川城市職業學校、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華西康養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等11家單位,代表首批110家聯盟成員單位現場簽訂了《成都市陪診服務人才培育聯盟合作框架協議》。(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