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7日電(記者劉忠俊)四川電力交易中心27日透露,電力交易平臺注冊主體總數已達15777家,較2016年翻了4番。 四川電力市場已向全省經營性專變用戶全面開放,并穩步放開火電、新能源企業參與到電力市場中。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四川電力市場交易電量規模大幅提升,省內市場化交易電量累計達3766億千瓦時,年均增速達到26.1%。其中,2020年四川省內市場化交易電量達1061.28億千瓦時,首次突破1000億千瓦時。至2020年底市場化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37%,較“十三五”初期增加了14個百分點,用電側的市場放開比例達57.95%,較“十三五”初期增加了29個百分點。

“十三五”期間,四川電力市場積極支持省委省政府“5+1”重點產業、重點領域的發展。創新并綜合運用了鋁電合作、戰略長協、水電消納、電能替代等交易品種,有效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創新了自備機組停發替代、電能替代、燃煤火電關停替代等清潔替代交易品種,助推“雙碳”目標實現。此外,還創新開展了居民豐水期電能替代交易,一方面促進豐水期水電消納,一方面通過市場化方式與居民用戶共享電改成果。從2017年首次通過居民電能替代交易向戶表居民釋放電改紅利2.65億元以來,四年來通過市場化交易方式向戶表居民釋放電改紅利16.08億元,年均增速27.87%。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以來,四川通過市場化交易累計降低用電成本415億元,平均度電降價0.1102元/千瓦時,度電降價幅度居全國首位。
“十三五”期間,四川外送市場不斷拓展,累計向華東、華中、華北、西北、重慶等輸送水電6698億千瓦時,有效降低了受端省份購電成本,減少了省內棄水,并提升了省內水能利用率。自1998年四川開始向外送電以來,在川電廠向受端省份輸送清潔能源11549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46196萬噸,分別減少二氧化碳、硫化物、氮氧化物排放115143、3211、1732萬噸,帶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四川已經成為全國清潔能源外送電量首個超過10000億千瓦時的省份,是全國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
“‘十三五’以來四川電力市場與重慶的聯系日益緊密,四川向重慶輸送清潔能源從2016年的152億到2020年的215億,年均增長9%。五年來累計向重慶輸送清潔水電931億千瓦時,占其“十三五”期間全社會用電量的17.31%。”四川電力交易中心總經理殷科稱,將進一步落實好“雙碳”和“雙城”戰略,促進四川清潔水電消納,為建設好更加公平、開放、綠色、經濟的電力市場,為支撐四川重點產業發展、加快建設經濟強省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據悉,四川電力交易中心于2020年底分兩步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工作,為國網經營區內首家完成“兩步走”股份制改革的省級電力交易中心。股改引入了4類18家股東,四川電力交易中心成為全國股東數量最多、類別最全的省級電力交易中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