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6日電 (劉小莉)12月5日,成都佳馳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陸上交所科創板;12月10日,東方電氣(成都)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發運成都“揭榜掛帥”項目最后一批氫燃料電池系統……翻開郫都高新技術產業園的地圖,處處涌動著產業發展的澎湃動能。

郫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規劃面積18.61平方公里,優化整合成都現代工業港(含郫都智慧科技園)14.38平方公里、中國川菜產業城4.23平方公里,聚焦電子信息、綠色食品、裝備制造、新材料四大主攻方向,初步形成“一園四片”發展格局。
郫都高新技術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始終堅定不移地落實“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的發展任務,秉持“制造強市、工業強區”的戰略方針,緊緊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向,全力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進程,致力于打造成為成都西部的智能制造核心區域。
園區要突出特色化,規劃很關鍵。郫都區編制《四川成都郫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規劃(2024—2030年)》,明確園區圍繞電子信息、綠色食品、裝備制造、新材料四大主攻方向,重點發展微波射頻、新型顯示、先進封測等,高端能源裝備、精密零部件等,復合調味品、休閑食品及飲料、預制菜等,電磁功能材料、磁性材料、先進陶瓷材料等11個細分領域,著力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411”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打造全市先進制造業主承載地,建設西部科技協同創新示范區、國內一流高端電子裝備集聚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川菜產業發展引領區。
當前,園區邊界清晰鎖定約18.61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花,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多點布局,綠色低碳設施建設亮點紛呈。
園區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像佳馳科技這樣的“鎮園之寶”的助力。目前,園區已聚集中電科29所、佳馳科技、新華西等鏈主企業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2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家、工信部制造業單項冠軍1家,建成省級以上創新平臺63個。確定了東方氫能、清陶能源、新華西、丹丹等9家“鎮園之寶”,篩選56家企業進入培優庫進行重點培優。
“企業在今后的發展中,出不出海?”“怎樣出海?出海后又如何更好地獲得利益?”……12月11日,“立園滿園,千企出海”助力企業家發展系列公益活動第一期在郫都區舉行。政府部門、行業專家和60家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討企業出海的廣闊前景與實踐路徑。

郫都區外貿協會會長、成都易明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易斌說,當天的活動,為大家帶來了新能源汽車、電力電纜等需求訂單,以及國內2000余家電子信息生產廠家產品配套市場信息,幫助企業家了解和拓展國際國內市場。
助力企業“破浪出海”,是郫都高新技術產業園與企業“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一個生動縮影。郫都高新技術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還將舉行多場“蓉易見·民企會客廳”活動,為企業助力金融科技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精準摸清企業經濟現狀、有效解決企業訴求問題。
搭建企業服務平臺僅是園區工作的一方面,而致力于構建完善的園區服務生態體系,全方位打通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市場服務等關鍵環節,達成“企業辦事不出園”的目標,才是園區的使命所在。
據介紹,園區全力健全“園區事園區辦、辦事不出園區”高效工作機制,目前,2個園區企業服務中心(綜合服務工作窗口)已開展前期設計裝修工作,建成后將為企業提供“一站式”貼心服務,讓企業辦事如在家中般便捷。
在政策層面,出臺了《成都市郫都區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平臺資助管理辦法(試行)》《郫都區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成都市郫都區建設西部有影響力的人才向往之城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累計指導服務企業申報省市科技項目59項,成功爭取上級資金1948.93萬元,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源泉。
自“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常態化服務企業工作啟動以來,郫都高新技術產業園以地毯式走訪,覆蓋274家規上工業企業與899家規下工業企業,廣泛收集企業訴求,共收集到248個問題,并以高效執行力解決211個問題,切實為企業發展清除障礙。
企業自身最有體會。近日,成都鑫成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擬在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新成立一家公司,為確保公司決策的國際認可度和法律效力,須對《股東決定》進行海牙認證,而海牙認證的前置程序為公證《股東決定》。按照該公司對外投資代表人與烏茲別克斯坦方面的簽約時間,公證、認證時間十分緊迫,所有手續均需加急辦理。
據悉,園區正在按照主導產業更新完善目標企業庫,已梳理重點企業108家,未來將聚焦頭部企業與重大項目精準招引,集中資源吸引頭部企業及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的重大項目落地。同時,大力推進工業上樓、標準廠房去化等重點工作,積極拓展產業載體空間,全面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推動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