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fctt > 中新網四川

風物長宜放眼量——房地產行業發展趨勢及對策
2021年12月01日 20:03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韓金雨
分享到:

  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日電(徐茂義)

  今年房地產市場可謂一波三折,由于我國疫情防控形勢和經濟發展狀況良好,上半年延續了去年下半年銷售良好態勢,商品房銷售額和銷售面積分別為9.29萬億元和8.8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8.9%和27.7%,比2019年上半年增長31.4%和17%,兩年平均增長14.7%和8.1%。但是隨著“三條紅線”和貸款集中度管理等監管政策的累積效應釋放,特別是7月份恒大暴雷后,房地產銷售形勢急轉直下,市場進入“急凍”狀態,“金九銀十”不再、樓市銷售慘淡,整個二級市場哀鴻遍野。對房地產一級市場的影響也立竿見影,第二批和第三批集中供地與首批次相比,皆是明顯下滑,土地拍賣頻繁流拍。新開工和竣工都明顯下滑,地產投資出現負增長,多家地產公司面臨流動性危機,一些地產相關公司紛紛裁員,公司股價也大幅跳水。

  但最近政策出現回暖跡象,房地產合理資金需求正在得到滿足;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也表示,對于房地產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風險偏好過度收縮的行為逐步得以矯正。一方面政策暖風頻吹,另一方面房企境內融資渠道有限放開,多重利好消息令資本市場信心大振,11月10日,滬深港三市房地產板塊逆市大漲。中央和金融管理部門在近期的集中表態,被看作是對房地產融資政策的進一步明晰,房地產信貸政策環境將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這引發各界猜想:一是房地產調控目標會不會出現變化?二是未來房地產市場怎么變化?三是房企接下來該怎么干?

  首先,筆者認為房地產調控的目標不會變。央行去年下半年出臺房地產資管新規“三條紅線”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等一系列調控措施的初衷,是降低房地產行業過高杠桿率,防止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金融風險,以至拖累經濟;同時,希望金融資源投向房地產行業的占比進一步降低,將更多信貸資源讓位于對制造業、技術創新、鄉村振興等領域的支持。隨著新政的實施,金融機構對房地產風險偏好明顯下降,部分金融機構對“三線四檔”存在誤解,存在停貸、抽貸等收縮行為。短期過激反應使行業過快降杠桿,加上銷售下滑,資金回籠受阻,造成部分房地產企業債務違約,從而引發部分企業評級下降和房地產產業鏈資金慣性的打破,也會影響企業自籌資金的能力。房企爆雷由地方小企業迅速蔓延至全國性房地產龍頭企業,造成房地產銷量進一步下滑、拿地減少、投資下降,行業流動性出現危機,房企違約勢頭在蔓延。國家若不采取果斷措施,房地產行業有進一步進入自我惡性循環的危險。

  這樣的局面明顯與中央調控的初衷不符。鑒于這種情況,監管部門及時釋放維穩信號,央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房地產金融工作座談會,發出明確的金融維穩信息,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舉行房地產企業代表座談會,多家房企在銀行間市場注冊發行債務融資工具,加快符合條件的開發貸和個人按揭貸款放款,目的是要保持房地產行業流動性相對充裕,防止金融風險偏好的過度收縮影響行業發展。

  這是最近一年多來的房地產政策軌跡,處處透著一個“穩”字,我國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基調和方向是正確的。所以,上述行業融資政策松動,只是維穩政策的落地,不能理解為房地產調控基調松動。從中長期看,房地產調控的大方向不會發生改變。盡管現在有關房地產的政策已經偏暖,但房地產調控的“三穩目標”,即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不會變。

  其次,未來房地產市場如何變化?會像以前一樣,每次調控過后行業都會有一波快速擴張嗎?顯然不會。隨著房地產企業融資的“三道紅線”政策、銀行的房地產“兩類貸款”的集中度考核,以及“房產稅”試點等長效機制的相繼推出,房地產市場運行的底層邏輯已經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就是房子不再是投資的對象,而是為民生所計。接下來房地產市場如何發展呢?看看下面有關統計數據:

  1990年,我國每年新建房屋只有1000萬平方米;98年開始“房改”,出現商品房,2000年建設的房屋面積是1億平方米;2010年新房銷售面積已達10億平方米;到了2018年,我國當年銷售的商品房面積達到18億平方米峰值,這兩年沒有再增長。202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7.6億平方米。詳見表1:

 

  根據專家預測,今后一直到2035年,中國每年生產的房屋會逐漸降低到10億平方米以內,形成一個折舊平衡的過程。今后15年,中國GDP增長靠城市化拉動、靠房地產拉動、靠城市基礎設施拉動的動力,會從50%降到10%左右,經濟發展更多靠產業結構調整,靠內涵。房地產新房市場也趨于逐漸萎縮并穩定在10億平方米左右。

  最后,房企接下來該怎么干?種種跡象表明,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了真正的拐點時刻,房子告別短缺時代,行業告別高增長時代,充分競爭是市場的主旋律,行業的困難,依然并長期存在。一系列利好調整只能加劇市場的激烈競爭程度,加速行業洗牌,房地產蒙眼狂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一批沒有競爭力的房企很可能就此退出歷史舞臺。房地產企業如何生存與發展,10年前就普遍進入無增長時代的家電行業也許能給我們帶來啟示。

  根據2011年的家電行業統計數據,家電在中國的普及程度已經非常高,在一二三級城市,彩電、空調戶均擁有率遠超100%,冰箱、洗衣機戶均擁有率接近100%。在四五級市場,除廚電之外,其他大家電產品普及率多在70%以上。過去10多年的家電行業發展告訴每個人,春蘭、長虹、牡丹、熊貓、小鴨等品牌逐漸消失在公眾視線,但是海爾、海信、美的、格力卻越發強大。

  房地產企業在市場規模無增長時代何去何從?是走多元化轉型之路,還是繼續深耕行業走專業化發展之路?房企多元化轉型嘗試,到目前為止多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很難找到像房地產行業一樣規模的新賽道(2020年我國房地產新房市場銷售接近18萬億元;汽車銷售2531萬輛,不足4萬億元;紡織業2.2萬億元;食品制造業1.9萬億元等);二是進入新行業很難在與行業成熟企業競爭中獲勝。

  筆者認為,房企可以借鑒家電行業經驗,一是走像海信、格力一樣的專業化發展道路,在房地產行業內深耕;二是像海爾、美的一樣走相關多元化發展之路,以房地產業為本,向行業上下游擴展。

  增量時代是百花齊放,存量時代是產品為王。很明顯,房地產行業也是如此,誰能穩健經營?誰能做好產品?誰能精細化管控成本?誰能善待客戶?誰就掌握了開啟未來時代的鑰匙。家電行業是,汽車行業是,手機行業是,房地產行業也一定會是。用心琢磨城市和人的關系,精心建設,品質至上,慢慢地憑借產品力和口碑品牌,從這個賽道走出來。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每一個經歷了急劇的產能過剩時代,有些企業消失了,有些企業則基業常青,歷久彌新,最終成為時代的領袖。

  你們猜,現在的房地產行業TOP100企業,10年后還會剩多少?(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天堂国产丝袜熟女 |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dⅴd | 亚洲五月婷婷久久综合色 | 在线不卡AV电影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