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5日電(蔣升濤)這是金科大社區志愿者日正式成立的第6年我們一直在路上,也深深地明白,想要真正實現“關愛無處不在”的美好,讓金科大社區的存在,去改變冷漠、打破隔閡,傳遞溫暖,惟有將個人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緊緊聯系起來,才能讓公益去到該去的地方。
慶幸的是,因為有無數富有愛心的業主加入,我們確實做到了一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
從社區到社會,從城市到鄉村,從改變一種生活方式到改變孩子們的命運,從公益扶貧到鄉村振興,一簇簇微小的力量經過愛心火炬的傳遞,在大大的世界里發光發熱。
精準扶貧助農行動,讓鄉村和農民生活更美好
2019年,我們攜手東方衛視《我們在行動》公益節目組,一起走進重慶奉節進行精準扶貧,公益大使們通過整合媒體、企業家、明星的資源與優勢為當地貧困村民尋找脫貧致富的新路徑,促進當地特色產業創收。

來自全國的上百位金科大社區志愿者,與蔣勤勤、陳蓉、王耀慶、楊昊銘、羅杰等6位公益大使,帶著“讓奉節臍橙走出去”的信念,經歷3天2夜深入的實地考察,通過企業的力量帶動重慶奉節當地的產品銷售及經濟增量,幫助困難群眾擺脫貧困,最終訂購了約520萬元的臍橙。
這些年,我們一直走在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路上,奉節臍橙在全國金科大社區的暢銷,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公益機會,去幫助貧困地區打通銷售路徑。
同年,由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中國物業管理協會、中國社區扶貧聯盟、重慶市物業管理協會共同舉辦的“社區的力量”消費扶貧攻堅行動首戰落地重慶金科10年城社區,業主們也滿載而歸。
不僅如此,我們還成立了專門的公益小組,去往全國各地搜羅更多類似“奉節臍橙”“陽山水蜜桃”這樣的優質農產品,通過我們的平臺讓更多消費者看見,鎖定需求、降低果農們的滯銷風險。
鄉村公益助教行,讓山區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
在山區,大社區志愿者們的到來,成了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情。2019年,近20名大社區志愿者在顛簸中結束了長達8個小時的山路,來到了酉陽官清鄉石板小學,而跟隨他們一起抵達的還有紅領巾、書包,書籍和一批體育用具。
對于多次參與的志愿者來說,大家已然駕輕就熟,剛到就開始動手搭建孩子們期待已久的圖書角,安裝體育用具,孩子們關注著大家的一舉一動,眼睛里充滿了好奇。
最后是一堂不一樣的音樂公開課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歌曲名字叫《我和我的祖國》。“稚嫩的聲音飄進了每一個大社區志愿者的心中,又飄出了大山。”這段經歷讓楊先生十分難忘,那些天真、渴望知識的面龐至今珍藏在他的手機里。
大社區志愿者們的足跡同樣遍布在石柱、大足等多個區縣的鄉村小學,目前,已累計為山區孩子帶去了超2萬件衣物,超4萬本書籍。
社會福利院公益之旅,讓孩童和孤寡老人感受溫暖
昌平區流村鎮兒童福利院和無錫市福利院,是北京和無錫兩地的大社區志愿者們經常前去探望的兩所福利院。
陪孩子們說說話,玩游戲,給他們帶去衣物、零食和書籍,親眼見證他們的成長,大社區志愿者們覺得這樣的堅持很有意義。
“自我們的志愿者隊伍成立以來,我們在每一次的活動中感受到的都是滿滿的愛和感慨。”來自北京金科王府的張阿姨說道。
她是這批前往昌平區流村鎮兒童福利院的大社區志愿者隊伍中的老面孔了,一場活動都沒落下過,她深深地牽掛著那群福利院的孩子們。
在敬老院里,志愿者們自組分隊,有的負責幫老人打掃衛生,有的負責包餃子,來自北京金科廊橋水岸的業主尤先生為老人理發,平日里清凈的敬老院熱鬧了起來,一片歡聲笑語,暖意融融。
全國抗疫先鋒力量,讓城市更快恢復活力
2020年,在新冠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來自全國的大社區志愿者們堅守在各地匯成一股推動城市希望的力量,支援奮戰在前線的醫護人員,守護好抗疫的大后方。
來自重慶南川金科世界城的大社區志愿者楊蘭,是南川區人民醫院心內科的一名護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同另外16名同事,星夜奔赴湖北孝感。
德信國際廣場小區的業主宋學友是在2020年才成為一名大社區志愿者的,在小區防疫期間,他不僅給物業管理處捐贈了一批防疫物資,還站到了社區防疫第一線;重慶金科廊橋美麗墅的業主李婭萍是除夕夜緊急奔赴武漢火神山醫院的一員,她也一直堅守到了凱旋而歸的那一天。
而一支由網格管家、公共設施維修員、安全班長、設備專家、運維專家等13名專業技術人才組成的火神山志愿者團隊。作為最后一支撤離火神山醫院的志愿者團隊,他們憑借在抗疫中的優良表現,榮獲“重慶市抗擊新冠疫情先進集體”,高勇更是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在疫情期間迅速壯大的大社區志愿者服務隊伍,他們是黨員、是退伍軍人,是可愛可敬的平凡人,用自己的力量生動展現了千千萬萬志愿者抗擊疫情的信心和斗志。
綠色生態家園計劃,讓生后的美好家園更生態
自2017年大社區志愿者日建立以來,志愿者們都會在每年的植樹節相約一起種樹,據不完全統計,大家已經為地球新添了超1萬棵綠色新苗。而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業主參與進來,為美好家園建設出力。
業主會定時整理家里不需要的舊衣物和舊書籍,送到小區的舊物捐贈點,再通過社會公益組織,送到山區孩子們的手里。
而且大家“丟”得更講究了,養成了將不便處理的可再生垃圾,投放至小區里的資源回收驛站的習慣,從小家到園區,大家用實際行動維護著美好家園的點點滴滴。
值得提及的是,“最美家園”繪畫活動因此延續了下來,業主們用畫筆將美好家園面貌通過一幅幅藝術作品永遠的記錄下來,謳歌大家齊心協力建設美好家園的努力成果。
我們始終相信:看似微不足道的力量,經過時間的作用,一定會帶來好的改變。讓人去影響更多人,讓普通人去幫助普通人,愛心一定會走更遠。
所以在今年,我們繼續把這份微小的力量延續。第六屆大社區志愿者日來襲,從小家到千萬家,我們都特別策劃了關愛行動。
萌寵出道計劃、小童星計劃、長者計劃三大主題用溫暖向善的力量,將愛進行到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