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創夢天府”創業指導活動暨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訓練營開班儀式在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順利舉行,該活動不僅為增強同學們創新創業能力提供助力,同時,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以及多樣的創新創業服務也為青年大學生賦予了更好的營商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今年以來,合作街道積極聚焦企業需求,定期開展調研,精準開展服務,緊盯影響企業生存發展的市場環境、用工保障等要素,營造“利企便企”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勞動力市場監管,打造有“溫度”的營商環境。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
助推醫藥企業入駐
企業的信任,是成都高新區優質營商環境的直接體現。“為成都高新區的政務服務效率點贊,我們已經全面啟動辦公了!”在四川鷺燕醫藥有限公司的新辦公場地,員工們正有條不紊開展各項生產經營工作,為四季度沖刺做好準備。
生物產業是成都高新區三大主導產業之一,擁有廣闊發展前景。8月開始,成都禾創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陸續入駐成都高新區,為全區生物醫藥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再添助力。在企業入駐前,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主動對接、靠前服務,積極協調幫助禾創藥業解決了裝修、食堂改造、通信線纜保通等緊急事宜12項,減少企業入駐成本。
然而,正當企業即將落地時,卻又遭遇疫情,禾創藥業注冊變更至高新區的流程被暫緩。得知企業困難后,合作街道多次幫助企業辦理工商準入及相關證照。
“針對企業反映的食品經營許可證辦理、工商、稅務等問題,我們牽頭組織市場所、營商辦、城管辦等科室,召開專門協調會議,逐一解決,提升了企業入駐效率。”合作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
深化“放管服”改革,合作街道步履不停。今年,街道全面梳理街道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事項197項、街道公共160項、即辦件98項;為企業及員工提供便捷高效的“綠色”服務通道;打造“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建自助政務服務“超市”,實現24小時“不打烊”政務服務,推動實現企業社保網上辦占比率達到96%以上。截至目前,新增企業注冊登記410戶。

精準匹配企業和求職者需求
解決招工就業“兩頭難”
10月31日,由合作街道與電子科大西區科技園共同舉辦的2023屆秋季組團招聘巡回校招第二期舉行,18家企業帶著近200個就業崗位,走進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當天下午,招聘還未正式開始,已有應屆畢業生聞訊而來,在心儀單位前了解招聘詳細事宜,準備投遞簡歷。
“這些畢業生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與過硬的實操本領,契合企業當下的人才需求。” 成都方米科技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學校畢業季和用工高峰期,各類政府主導的雙選會、招聘會,及時緩解了企業用工壓力。
近年來,產業工人崗位招聘較難。如何保障實體企業的用工、幫企業做好招聘,是地方營商環境的一塊試金石。
在合作街道,通過廣泛歸集篩選崗位信息、探索靈活就業新方式、加強勞動糾紛調解工作和裁審力度、擴大共享用工聯盟規模,企業和員工之間實現供需雙方的精準匹配,協同調配滿足產業人才需求,逐步實現人力資源“外流入、內循環”格局。
今年以來,合作街道促成深藍空調、匯通西電、宇芯科技,開展共享員工70余人次;為西區奇宏電子、宇芯科技、普什制藥、光恒通信等重點企業保障用工500余人次;組織各類招聘活動12次,近200家次企業達成就業意向160余人,就業見習意向300余人。
“產業工人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有生力量,我們將持續做好產業工人招聘,為穩經濟、促就業、富民生貢獻‘合作力量’,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合作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促進服務企業標準化建設
穩定企業高質量發展“大后方”
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 。今年以來,為促進服務企業標準化建設,全方面為企業解決“后顧之憂”,合作街道從場地、資金、子女就學等需求上,全力穩定企業“大后方”。
依托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園區協會,合作街道為園區、企業提供就業創業咨詢、辦工場地協調等全過程服務;借助“產融通”平臺,擴充融資渠道,引入投資、基金等機構,幫助168家企業享受補貼740余萬元;組織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推介會,以及及企業員工隨遷子女入學須知宣講會等活動共計12場。
同時,合作街道充分發揮微信群、園區群、各行業工作群等平臺,實現信息線上推送全覆蓋,線下宣傳“點對點”,進園區進企業政策解讀“面對面”。形式多樣的政策服務宣傳活動,擴大了政策的覆蓋面、推送的精準度、落實的穿透性。
“來源于企業、服務于企業、問效于企業。”合作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助力產業“建圈強鏈”行動為根本任務,真正“把問題想在企業前面,把服務做到企業心里,幫助企業解難題、穩預期、增活力”,為轄區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支持和保障,在2022年的沖刺階段,凝聚合力、鉚足干勁“決戰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奮力沖刺全年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