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微網格員不能僅是社區通知的轉發者,而是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厘清職權邊界,成為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社區治理的帶頭人,領頭羊。1月31日,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中海社區50名微網實格體系中的單元長齊聚一堂,以問題沙龍的形式暢談交流,和街道、社區工作人員以及社會學專家一起找問題、談問題,一起探討后疫情時代微網實格的未來之路。

印頻是中海社區最早的一批單元長。在問題沙龍上,提起現在微網格運行情況,心直口快的她第一個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疫情防控的時候,很忙,忙得沒空想啥,現在疫情過去又感覺空落落的。”

印頻拿出了手機,翻開單元長微信群。和以前幾分鐘就一堆信息刷屏不同的是,現在的單元長微信群“冷清”了許多,大部分是鄰里互助信息。印頻現在在群里發的最多的信息是轉發社區的各項通知。作為微網格格內人中的一員,印頻期待街道和社區能夠更加明確大伙兒的職責,激發微網格的主動性和活力,她認為:“微網格不能成為一個簡單的通知欄,應該是小區院落最核心的部分,激發引領街坊鄰居們一起把社區建設得更好。”

和印頻一樣,中海社區微網實格運行體系中的一線網格員、單元長們在后疫情時代也遇到了各類問題。“單元長是基層最小的單位了,要形成合力。”剛搬到橙郡一期1棟的單元長張姐說,“我們加入了微網格,就是要干實實在在的事情,給大伙兒解決生活中細微的問題,讓居民有事曉得找哪個。”張姐的話引來了眾人的贊同,“后疫情時代,微網格更要規范運行,形成制度。”“要有激勵措施,不能干多干少一個樣。”……大伙兒一個接一個,搶著說出心里最真實的想法。
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基層治理網格化的主體將由政府主導向多元共治轉變,治理手段向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轉變,政府在其中的角色也將逐漸由建設者轉為引導者。作為成都市微網實格治理體系創新探索的先行者,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在成都率先探索“微網實格”單元長制度,并在春節過后第一時間組織微網實格單元長們一起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大伙兒的熱情發言讓社區工作人員非常感動。”中海社區相關負責人說,此次沙龍讓社區更加清晰明確了解到目前微網實格所存在的一些問題,資源在網格疊加、力量在網格沉淀、工作在網格聯動、矛盾在網格化解、任務在網格落實、情感在網格升華,一直是網格化管理的目標。“無論是后疫情時代還是未來微網實格可持續性常態化管理,社區將和各網格一起努力,讓居民的衣食住行,生活在網格內豐盈,詩書禮樂,精神也能在網格內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