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咱們單元的單元長,這是我的電話,您留好,以后您家有啥事,盡管找我!”12月25日,家住成都中海社區橙郡一期6棟3單元的喬倩一大早就開始了當天的“敲門行動”。喬倩是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中海社區的一名單元長,雖剛成為單元長不久,但她卻對這份新“工作”充滿了熱情,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
據悉,今年以來,成都高新區合作街道探索“微網實格”治理體系長效機制,在原有的網格基礎上,按30-50戶的標準,繼續劃細劃實微網格,探索構建現代化基層治理共同體,進一步延伸網格觸角,打造居民身邊有溫度的服務網格,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

2175名單元長
他們是“哨兵”也是“情報員”
喬倩是今年9月正式成為中海社區橙郡一期6棟3單元的單元長的。最開始是因疫情防控需要,社區在小區招募志愿者,熱心的她主動站了出來,幫忙協調所在單元物資轉運等事務。“剛開始只是簡單地想幫點忙。”從簡單的幫忙開始,喬倩成為3單元最受歡迎的人,并在一個月后獲得3單元全體住戶的認可,正式成為單元長。
“雖然住一個單元,以前好多人我都不認識,但現在我可是對每一戶的情況都了如指掌。”點開喬倩的手機微信,置頂的就是“中海社區單元長群”和“橙郡一期6棟3單元溝通群”。除了每天定時巡查,大伙兒有啥事都會隨時通過微信群找她,小到下水道堵了、誰家裝修太吵了,大到社區的公共空間怎么打造,能溝通協調解決的就馬上解決,解決不了的立馬上報。喬倩成了3單元住戶的第一聯絡人,也是大家最信任的人。
橙郡一期小區共30個單元,像喬倩這樣的單元長就有30名。他們是“哨兵”也是“情報員”,是“宣傳員”也是“安全員”。在整個合作街道,共有5個社區,34個院落小區,轄區內還有電子科技大學等學校和國騰科技園等40個集科工貿和物流于一體的綜合園區。據了解,截至今年10月,活躍在合作轄區各樓棟單元內的單元長就已經達到了2175人。
據介紹,今年以來,針對基層社區治理普遍面臨的觸手不夠深、人員儲備不夠足、信息交互不夠暢的“三不夠”難題,合作街道創新探索“微網實格”現代化治理體系,在現有社區網格和城市管理網格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建立了“單元格”。通過街道、社區、行業主管、院落支部等發出倡議,充分動員居民群眾骨干,按30-50戶為一個單元格的比例細化網格,選定至少1名居民群眾作為單元長。目前,合作街道已經劃分總網格5個,一般網格82個,微網格573個,專屬網格202個,并按院落樓棟單元劃分單元格,已儲備單元長2175名。

“家門口的守護者”
延伸微網格神經末梢
如果微網格是一張網,那單元長就是串聯其中的那一條線,擔當社區基層治理的“眼、耳、口、手”,進一步延伸微網格的神經末梢,疏通社區治理的毛細血管。
線上,他們通過微網格、單元長微信群以及社區公眾號等,承擔著上傳下達的溝通職責,把各類政策和通知傳遞給千家萬戶,同時也把各類訴求進行匯總。線下,他們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到服務的精準化、高效化,確保短時內解決小問題,回應大問題。
對于居民來說,單元長是他們遇到事情、需要幫助時想到的第一個人。就在上個月,當家住金輝悅府8棟的居民劉女士聞到異常味道后,第一反應就是馬上在單元溝通微信群里聯絡單元長李萍。李萍隨即出門查看,找到源頭住戶家,看到滾滾濃煙,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并通知物業和社區后趕往現場,發現原來是廚房旁的凈水器發生自燃,消防員迅速將火撲滅。
“現在想起都有點后怕,還好我們單元長動作快。”對于劉女士來說,就住在本單元的單元長是低頭抬頭都能看到的鄰居,這讓她很有安全感,“就像家門口的守護者”。
據悉,為進一步完善社區治理共同體,接下來合作街道將整合轄區現有的網格力量。“我們正在編寫‘微網實格’管理指導手冊,準備進一步優化完善單元格在內的基層網格人員配置,并且從職能劃定、場景應用、管理方式、激勵考核等方面讓各網格規范運行。”街道相關負責人稱,接下來,合作街道將探索現代化基層治理中“微網實格”體系的長效機制,突出智慧數字賦能,努力實現合作街道“微網實格”治理體系的黨建引領到位、網格劃分到位、隊伍建設到位、網格巡查到位、問題處置到位、服務群眾到位、社會參與到位、宣傳引導到位、獲得體驗到位。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