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月24日電 (單鵬 王利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入第5個年頭,川渝兩地“抱團”發展,為經濟發展注入了不尋常的活力。數據顯示,2023年,四川成為全國第6個GDP突破6萬億元的省份,重慶躋身“3萬億GDP俱樂部”城市。

2024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川渝共同打造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特色消費品等世界級產業集群。正在成都舉行的四川兩會上,有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話題熱度延續。多位代表委員建言,川渝兩地要繼續做大產業“蛋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川時代與長安汽車合資的電池工廠,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開展汽車產業合作的典范。”汽車產業是川渝兩地率先開展協同發展的領域之一,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華劍鋒認為,現階段川渝可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結構上進行戰略協同,避免重復投資導致產能過剩;雙方還可以發掘各自優勢,圍繞汽車產業細分領域,扶持適合本地特點的產業。
在川渝兩地穩步拓展產業協作新空間的過程中,高水平、大力度推進成渝“氫走廊”建設,是今年四川的重要發展目標之一。四川省人大代表、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光平認為,川渝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氫能產業集群,首先要合力獲得政策支持,爭取納入新的氫能產業示范城市群,同時要推進技術進步,拓展應用場景,推動氫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成渝地區有很好的氫能產業資源,未來要在成都和重慶打通氫能應用場景,讓氫能源不僅用于綠色交通,在氫儲能、氫發電、氫化工等領域也得到應用。”
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九三學社提出“推進川渝協同打造千億級無人機產業集群”的提案。四川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自貢市委會專職副主委沈濤介紹,通過與成都的產業協作,自貢無人機產業迅速崛起,自貢航空產業園現已聚集50多家無人機產業鏈企業,“發展低空經濟離不開無人機,成都有領先的研發實力,自貢有各類機型的制造能力,下一步我們希望與重慶協作,形成優勢互補,共同做大低空經濟。”
在生物技術領域,“成都的研發優勢和重慶的生產優勢,可形成相互協作的產業鏈,從而實現產業鏈優化升級,提高整體競爭力。”四川省政協委員、展鳶生物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副董事長孫磊建議,從政策、產業鏈、創新和人才四方面同步發力,推進兩地生物醫藥產業協同發展,“希望兩地共同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促進產業要素自由流動和配置優化,整合兩地科研資源,共享研究成果。兩地還可以圍繞生物醫藥交叉領域前沿基礎理論和醫工融合熱點方向,優化高校生物、農牧、環境、醫藥、化工等學科專業設置,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復合型人才。”
乘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東風,紅牛飲料在中國投資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近日在四川內江建成投產。四川省人大代表、內江市委書記鄒自景介紹,該項目落地內江,得益于內江產業的高度契合、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地處成渝中部的區位交通優勢。鄒自景表示,下一步,內江市將大力發展“頁巖氣+”等四大主導產業和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有力支撐成渝中部地區崛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