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環保影像博物館(瀘州館)。
瀘州觀察 魏杰 四川在線記者 范芮菱 文/圖
2月22日,中國環保影像博物館(瀘州館)在瀘州長江濕地公園開館并于近期向公眾開放。
據介紹,該館是西南首個環保影像博物館,面積約1100㎡,由“影像綠韻”“影像和鳴”兩層樓組成。與傳統博物館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中國環保影像博物館(瀘州館)以環保知識科普為主抓手,以環保教育基地為切入點,為市民提供了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平臺,教育引導公眾攜手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博物館用影像全景式記錄當代環保歷程。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社會宣傳室主任楊俊介紹,該博物館作為使用影像全景式記錄當代環保歷程的線上博物館,承擔著環保影像記載與傳承的重擔。
“博物館投運后,將為廣大市民提供環保設施參觀、宣傳教育等服務,可提升廣大市民的生態環保理念和意識,進一步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瀘州市納溪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陳柯介紹,博物館還可以進行黨校現場教學、學生環保課堂等,發揮其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品讀生態故事,見證生產嬗變,感受美麗中國。”記者跟隨講解員的引導走進博物館一樓“影像綠韻”區,映入眼簾的便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0個大字,再往里走,“綠色使命”“綠色轉型”“綠色崛起”3方面的內容分別展現環保事業發展、建設的美好景象。

瀘州市民正佩戴著VR設備,悠閑地騎著自行車“賞風景”。
“非常逼真。”在VR自行車體驗區域,瀘州市民周祖光正佩戴著VR設備,悠閑地騎著自行車“賞風景”。瀘州“綠芽”環保志愿者介紹,目前VR自行車共設置有休閑騎行、騎行云端等4個場景,通過沉浸式的體驗倡導市民們綠色出行。
瀘州市政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依托中國環保影像博物館這個重要宣傳平臺,向公眾傳播更廣泛的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展示瀘州在長江生態保護、污染防治、環境治理等方面的舉措,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植人心,讓綠色成為這座千年文化古城的最鮮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