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24日電(王爵)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22日在成都開幕,省人大代表、民盟四川省委會副主委、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增安,帶了多份建議參會,涉及四川光伏產業、航空產業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建議。

高增安介紹說,光伏產業已成為我國能源轉型和發展清潔能源最重要的支撐,是實現“雙碳”目標和建設現代產業的關鍵路徑之一,也是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四川省作為國內光伏多晶硅環節發源地,目前已形成“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發電系統及應用”一體化發展的產業集群,推動光伏產業降本增效、健康發展是四川打造新能源戰略基地、塑造綠色低碳發展示范樣板的關鍵舉措。
據了解,四川省實施晶硅光伏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計劃,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四川省“十四五”光伏、風電資源開發若干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以上。作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全國重要的優質清潔能源基地,與新疆、內蒙古用火電生產光伏產品相比,四川清潔能源發展光伏產業具有比較優勢。目前,光伏產業階段性產能過剩風險提升;產業鏈脫節問題尚未解決;多要素配套保障仍需提升。
高增安建議,科學規劃,引導光伏產業有序轉型發展,短期內以投產N型技術TOPCon產品的宜賓光伏產業集群為核心,大力推進量產轉化效率25%以上的高效大功率N型電池片、組件新建項目,牽引全省光伏產業集群突破困境。中長期明確N型電池的窗口期態勢,依托成都、眉山、樂山等核心區域多線并發,前瞻布局鈣鈦礦等高效薄膜電池技術研發及中試線,避免單一技術路線過度依賴,推動有序錯位發展。強化聯結,充分釋放應用渠道潛力需求,鼓勵通威集團、晶科能源等生產企業在“三州一市”自建光伏電站,通過微電網、源網荷儲、新能源自備電站等形式直接消納光伏電力進行制造,探索新增光伏發電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電力市場方面,建立發電端和用電端所在地利益共享機制,積極探索新能源電力體制改革新路。融合拓展方面,推進光伏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光儲直柔、農光一體、水光一體、光伏旅游等新型商業模式從示范試點走向應用推廣。
高增安代表建議,優化保障,提升健康發展要素配套水平。加快新型電力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向上爭取“西電東送”戰略支持,高位推動甘孜—天府南—成都東、阿壩—成都東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加快建設,持續開展攀西特高壓交流工程、德寶復線等項目前期工作;對于新建分布式光伏與集中式光伏基地項目,協調電網企業同步規劃配套送出工程,充分保障發電入網需要。強化光伏產業迭代整合服務保障,科學引導光伏產業上中下游平衡協調發展、企業合理安排技術迭代及擴產增產計劃,發揮產業引導基金及社會融資功能,針對光伏產業提供具有周期調節性的專項金融產品,支撐企業轉型升級與上下游一體化整合發展,通過戰略合作、互相參股、長期訂單等多種方式促進各能級企業梯度發展。聚焦國際優勢拓展光伏外需市場,探索光伏產品納入中歐班列出口清單,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打造國內光伏產品出口集散基地;試點建立省級光伏清潔能源認證機制,形成四川特色光伏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支持通威集團、晶科能源等龍頭企業做大外貿總量,研究光伏產品專項出口補貼政策,對參與國際知識產權合作、國際標準與合格評定程序制定修訂給予“里程碑式”獎勵。
省人大代表高增安,在省兩會上,還提出了四川省打造航空產業發展高地和關于設立省城鄉融合發展基金的建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