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20日電 (杜成)近年來,學校周邊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四川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19日在成都開幕,四川省政協委員、新川外國語學校創始人陳星海遞交提案發出呼吁:學校周邊食品安全整治刻不容緩,相關部門應嚴格加強對學校周邊食品安全的有效治理。

陳星海表示,校園周邊的食品攤販和商店成為不合格食品的集散地,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構成極大威脅。而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數量多、分布廣,且部分經營者存在流動性,增加了監管難度。此外,一些小攤販和無證經營者的隱蔽性強,難以被及時發現和查處。同時,部分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辨別“三無”食品和過期食品的能力,容易購買和食用不安全的食品。
“加強學校周邊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學校、社會和學生共同努力!标愋呛Uf,通過采取部門聯動、嚴格監管、社會監督、宣傳教育等多方面的措施,有效保障學生的飲食安全,營造安全、健康的校園周邊環境。
針對這些問題,陳星海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嚴格監管監督:
加強聯合執法,形成監管合力。市場監管、教育、公安等部門加強聯合執法,定期開展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檢查學校周邊的小賣部、小餐飲店等食品經營單位,嚴厲打擊銷售三無食品、過期變質食品等違法行為。同時,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通報檢查情況和處理結果,形成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效率。
加強日常監管通報。相關部門深入開展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許可清理,依法依規對校園周邊食品經營網點進行許可或備案,嚴格許可準入條件,徹底取締無證經營行為,消除無證經營現象;充分發揮村居食品安全協管員的作用,加強對校園周邊食品經營單位的協查力度,發現非法占道經營的流動攤販及時向城管部門通報;持續將校園周邊餐飲食品作為監督抽檢重點,發現不合格產品從快從重進行查處。
鼓勵社會公眾監督。相關部門通過向公眾公布投訴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廣大人民群眾可對校園周邊食品經營單位等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投訴舉報。同時還可以建立舉報獎勵機制,對舉報屬實的舉報人給予一定的獎勵,鼓勵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監督,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
加強學生宣傳教育。將食品安全納入學校健康教育內容,每學期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專題教育,并將食品安全與主題班會、課外實踐等活動緊密結合,開展經常教育活動。同時通過學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校內宣傳欄、宣傳冊等方式,定期向學生和家長傳遞食品安全信息,推動學生形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