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23日電(王爵)四川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19日在成都開幕。四川省政協委員、民進成都市委會副主委、成都市泡桐樹小學校長黃藝竹在參加四川省兩會時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增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建議,旨在提高教育的精確性和個性化程度,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且有向更年輕年齡段擴展的趨勢。對此,四川省教育廳與17個其他部門共同發布了《四川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實施方案》,設定了至2025年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目標。然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中小學在心理教育方面,特別是心理教師的配置與管理上仍然遇到了不少難題。
黃藝竹分析認為,師資短缺、任務繁雜、心壓重重是目前中小學心理教師隊伍面臨的普遍問題。
“按照規定中小學應按照1000:1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然而,在現實中,由于編制、經費等限制,許多學校難以達到這一標準,即便配備了心理教師,部分學校也會讓他們兼顧多個崗位,難以專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黃藝竹說,心理教師不僅要承擔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任務,還要負責團體輔導、心理輔導、危機干預、家校溝通等多項工作,花費時間多,工作任務重。另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學生心理狀態的評估、干預等多個環節,需要較高的專業素養和技能。長期面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教師自身也會承受一定的心理壓力,需要得到足夠的支持和理解。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就顯得十分必要,“它可以通過精準分析、個性化輔導和智能化干預,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鑒于此,黃藝竹認為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對于改善現狀至關重要。她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一、建立一個AI心理健康教育平臺。該平臺將集成數據分析、情感識別和在線輔導等功能,以實時收集并分析學生的學習和情緒信息,輔助教師做出更科學的教學決策。學生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獲得定制化的心理健康資源和支持,從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二、提倡使用AI輔助的心理健康教學。鼓勵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比如通過AI設計互動游戲或情緒管理應用程序,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智能推薦相關的課程和輔導材料。
三、應用AI助手幫助教師進行心理訪談。利用人工智能捕捉學生的語音、面部表情和行為模式中的情感線索,輔助完成心理評估,這不僅提高了評估的準確性,還減輕了教師的訪談負擔,讓他們能更專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務。
四、加強針對心理教師的AI技術培訓,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確保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以通過招聘和社會引進等方式充實教師隊伍。同時,還需設立專門的指導團隊,為教師提供個性化的支持,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運用AI工具提升教學質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