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5日電 (儀瑞奇 諶子楷)古樹吐新芽,茶香飄萬家,近日,北川羌族自治縣都貫鄉的苔子茶古茶園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開采季。茶農們忙碌穿梭在茶樹間,采摘嫩芽。這些精心挑選的茶葉經過制作后,將銷往全國,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葉子”。
都貫鄉,作為綿陽北川石椅羌寨鄉村振興先行區的鄉鎮之一,憑借其溫和的氣候、分明的四季和充沛的雨量等優越自然條件,孕育出了品質卓越的茶葉。這里的古茶樹資源豐富,茶樹整體壽命長、質量上乘、級別高。其產出的苔子茶,以其獨特的口感和香氣,深受市場青睞。

與傳統茶葉采摘不同,苔子茶的采摘對技藝要求極高。茶農們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才能熟練掌握采摘技巧。而采摘下的茶葉,更是需要經過精心加工,才能煥發出獨特的香氣和滋味。
都貫鄉擁有茶園11000余畝,擁有百年古茶樹8000余株,產出的北川苔子茶是北川特產,具有獨特的口感和香氣,與一般茶葉相比,更加濃郁醇厚。
四川古羌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永杰說:“我們擁有1600畝古茶園,每天用工100多人,預計今年采摘收入可以達到480萬元,茶葉采摘后將按照傳統工藝和現代工藝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加工,增加老百姓收入。”

都貫鄉現已建設大型茶葉加工廠2處,家庭農場1處;提升改造茶園2000余畝,有效提升茶園產量。同時,不斷探索網絡銷售,開展精深加工,有效延長產業鏈,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年加工鮮葉120噸,產值1700余萬元。一片片茶葉變身“金葉子”,成為了帶領當地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徑。
北川縣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黎開強介紹,今年全縣計劃改造提升茶園0.5萬畝,其中新建茶園0.2萬畝、改造升級0.3萬畝,全縣茶葉面積達到9.5萬畝,新增初制加工2處,培育鏈主企業1-2家,茶葉加工產量1850噸,成功登記注冊北川苔子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舉辦羌茶節活動,帶動茶旅融合發展,預計北川茶葉綜合產值突破7.5億元。
近年來,北川茶產業作為五大支柱產業之一,通過“五個一”發展思路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通過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結合現代化制茶工藝,逐步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除此之外,以立足石椅、帶動全縣、服務全市為目標,努力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樣板。綿陽北川石椅羌寨鄉村振興先行區曲山鎮、擂鼓鎮、永安鎮、陳家壩鎮、通泉鎮、桂溪鎮、都貫鄉7個鄉鎮,通過建設茶葉主題公園、苔子茶現代農業園區、新增茶葉初制加工廠、舉辦羌茶節、組織企業參加茶葉博覽會等方式,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體驗茶文化,感受古茶樹的魅力。不僅提升了北川茶葉的知名度,也為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斷擴大北川茶品牌影響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