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12日電 (湯雁 米贏)11日,在涼山喜德縣且拖鄉且拖村。阿的各各邁入自家離河邊不遠的茶園里,阿的各各微微躬著腰,雙手熟練的采摘著今夏最早的茶葉,細密的汗珠,合著細密的雨珠一起滴在墨綠色的茶葉上,之后順著其中一片茶葉滴落,很快成為土地的一部分,也成為他們家幸福生活的底色……

據介紹,2017年,在且拖鄉黨委政府的指導和親友的建議下,阿的各各家成為且拖村最早試種茶葉的農戶。七年來,從最初開墾的一畝地開始,發展到現在10畝多的茶園,阿的各各家每年的采茶收入也從幾千元到三萬元之間慢慢躍升,“都是縣委政府的功勞,都是勤勞致富的結果。”阿的各各正了正頭上的草帽,喜悅之情,一下在他58歲的臉上彌漫開來。

且拖鄉位于喜德縣東部,距離縣城7公里,老成昆線、孫水河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
2017年,東西部協作的大潮越過山河,情牽大涼山。乘著“甬涼協作”東風,喜德縣且拖鄉迎來發展黃金期。
憑借特殊的低緯度高海拔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晝夜溫差懸殊的獨特優勢,喜德縣在且拖村引進了國內著名良種茶樹福鼎大白茶苗,引導且拖村民種植茶樹,目前已經種植完成1420余畝,可以采茶葉賣錢的就有400多畝。

“高海拔,零污染,有機茶,是我們且拖村‘瑪果火普’牌茶葉的優勢市場競爭力。”且拖鄉副鄉長江華志說。
5月11日,且拖村迎來“幸福喜德·生態且拖”首屆采茶體驗活動。當天,且拖鄉駐村企業喜德縣瑪果火普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和一家茶葉外貿公司簽訂了外貿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更大范圍開展合作,譜寫喜德縣鄉村振興大文章。
近年來,且拖村立足“幸福喜德、生態且拖”發展定位,錨定農文旅融合發展目標,強化黨建引領,整合幫扶資源,優化產業升級,全力打造了田園稻香、半山茶香、處處果香的鄉村振興示范樣板村。
與此同時,且拖鄉整合村內坡地資源,配套完善節水灌溉、水肥一體、水保工程等農業設施,積極引導村民種植茶樹促進增收,形成規模化千畝茶園,已經標準化建設500畝露天蔬菜種植園,著力打造露天有機蔬菜園,并鼓勵村民開辦民宿、建農家樂等服務產業促進村民就近就業創業,致富增收——目前,以小小的茶產業為引子,該鄉已建成皂角茶香小院、竹影茶綠小院、彝茶梨花小院3個高標準民宿點,引導村民開設農家樂2家。
有風的地方一定有景。站在且拖村黨群服務中心大門口往下觀望,可見兩邊錯落有致的臺地上,一棟棟兩層的小洋樓正在拔地而起,不遠處,一座名叫“梨花小院”的民宿院壩內,前來參加活動的嘉賓們饒有興致的聚在一起品新茶、評新茶,共同祝福且拖村的小茶葉早日變成大產業,造福一方群眾——作為喜德縣唯一的茶產區,當下,且拖鄉正在發揚“感恩奮進,且拖不拖”精神,著力推動“小茶葉”成為“大產業”、產出“高效益”工程,持續做強“瑪果火普”牌茶品牌、培育茶企業、做優茶產業,豐富茶業態,正在加快推動茶旅、康養旅游等融合發展。
在且拖村瑪果茶廠的文化墻上,我們看到了“喜德縣高原生態有機茶園·黨外知識分子鄉村振興共建基地”“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高海拔茶葉科研實驗基地”這樣幾塊牌匾。這也意味著,隨著茶樹、高海拔茶園文旅產業圈的日漸成熟,“茶樹文化”正在成為未來且拖鄉鄉村振興的建設的“點睛之筆”——小小茶葉正在唱起且拖村的大產業之歌。
茶是綠色產業,更是富民產業 且拖村的明天,一定是綠色的明天,更是金色的明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