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16日電 (吳平華 李媛媛 吳孟穎)近年來,宜賓市敘州區商州鎮立足生態、山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養殖業,聚焦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引導帶動一大批農戶走上增收致富路,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產業振興。

在商州鎮豐巖村村民盧光宗的羊圈里,一百余頭黑山羊把羊圈擠得滿滿當當。早上11點左右,是黑山羊“放風”的時間,盧光宗打開欄舍門,羊群一涌而出,領頭羊帶著羊群朝著山澗奔去。羊叫聲混合著鈴鐺聲,宛如一曲悠揚的山地牧歌,為寂靜的山林增添了許多生趣。

2022年,在外務工多年的盧光宗回到家鄉,投資30余萬元,養殖起了本地黑山羊。2024年初,盧光宗的羊圈建成,他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分批投放種羊,開始了創業之路。
“現在大約有100只羊,長勢還是比較好。喂到明年冬至以前,可以賣大概70只左右,收入可能有7萬元左右。”盧光宗表示,自己想逐漸擴大養殖規模,自己信心十足。
豐巖村地廣人稀、植被茂盛,為山羊生長提供了有利的環境條件。近年來,羊肉價格穩定,行情較好,吸引了不少村民養殖黑山羊。
“豐巖村目前有8戶黑山羊養殖戶,其中有3家家庭農場,全村黑山羊存欄數有1000多頭。”豐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一文表示,豐巖村將抓住鄉村振興的機遇,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機制,鼓勵年輕人返鄉創業,打造豐巖村特色的黑山羊品牌,從而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商州鎮民樂社區村,村民唐清學就靠著大山養殖起了生態“跑山豬”。
晚上7點多,唐清學提著桶、掂著勺,將專門配置的豬食撒到豬圈中。豬圈里,一頭頭“跑山豬”膘肥體壯,長勢喜人。
民樂社區村生態環境良好,牧草資源豐富,為發展特色養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2022年,在村“兩委”的鼓勵下,有著多年養豬經驗的唐清學開始大規模養殖生態“跑山豬”。唐清學表示,“跑山豬”出欄周期在12個月以上,主要喂養玉米、大豆等糧食,除了吃、喝、睡,都在山坡上自由活動,不易生病,肉質較為細嫩,經濟效益也高于普通生豬。
“目前我們的‘跑山豬’存欄有200頭左右,準備用100頭賣成鮮肉,另100頭做成臘肉來賣。”唐清學介紹,鮮肉按正常的價格大概能賣30多萬元,做成臘肉大概能賣40多萬元,綜合下來一年能有70余萬元的收入。
“在唐清學的帶動下,我們的商州臘肉走得很遠,通過直播等電商發展的方式,全國各地都在進行代銷。”民樂社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海軍表示,目前全村想將商州的“跑山豬”品牌作為契機,希望能銷往各地的大型商超以及全國各地。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近年來,商州鎮通過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布局,強化政策扶持,吸引外出務工群眾返鄉創業,像盧光宗、唐清學這樣發展生態養殖、吃“生態飯”的人越來越多,昔日的“窮山荒山”不僅變成了今天的綠水青山,而且還成為了群眾致富的金山銀山。
敘州區商州鎮黨委書記李建表示,下一步,商州鎮將結合地理優勢,在廠壩村新建黑山羊養殖基地,計劃在2024年底將黑山羊養殖規模擴大到2萬只以上,“跑山豬”規模擴大到1000頭以上,形成400畝連片規范化稻蝦綜合種養基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