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1日電 (張敏)“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5月21日,廣元市朝天區云霧山鎮鯉魚村,漫山遍野獼猴桃樹的濃蔭下,掛滿了一串串嫩綠色的幼果,果農們穿梭其間,正忙碌著為這些幼果套袋,山野間不時飄蕩起陣陣歡快的笑語聲。
今年49歲的馬明軍,既是鯉魚村黨支部書記,也是該村獼猴桃產業示范戶。“我從2014年就開始發展獼猴桃,從最開始8畝到現在32畝,整整十個年頭。”馬明軍仔細查看套袋質量。他說,開花、授粉、疏花、疏果、套袋,每一個環節對于獼猴桃來說都至關重要。就拿套袋來說,它能夠有效防止日灼、花果、蟲害等,更好地保證獼猴桃的品質和口感。
“我們村平均海拔750米左右,全是連綿的大山,原生態植被保護得非常好,再加上土層深厚,日照充足,溫差大、無污染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產出的獼猴桃口感香甜、耐儲存,非常受市場歡迎。”發展獼猴桃十年,馬明軍積累下了豐富的經驗,從建園、栽苗,到綁枝、施肥、抹芽、花期人工輔助授粉、疏果、套袋、夏剪等,他都不遺余力地進行科學管理,在他的精心管護下,他家32畝獼猴桃自2018年全部進入盛產期以來,年均產值達40余萬元。
馬明軍用自己的先行先試,為鯉魚村鄉村全面振興、群眾持續增收致富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十年來,在他的帶動下,鯉魚村近20戶群眾先后發展起了獼猴桃產業,50多歲的馬明聰就是其中之一。“我和我老伴,一共栽種了20畝獼猴桃,兩個人管護也完全沒問題。一年下來,輕輕松松掙個10多20萬元,不比在外務工的人差。”馬明聰不無自豪地說。據了解,目前,鯉魚村獼猴桃種植面積達180余畝,已投產150余畝,年產值超過200萬元。
獼猴桃產業提質增效,中藥材、蔬菜產業、特色養殖業也欣欣向榮。行走鯉魚村,記者還看見,100余畝的淫羊藿葉片翠綠、長勢喜人,50余畝的辣椒沐浴陽光、拔節生長,家家戶戶雞鴨歡鳴、豬牛肥壯,一幅村美、業興、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大山里漸次呈現。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群眾要致富,產業是支柱。近年來,云霧山鎮在“食用菌之鄉、生態農旅重鎮”發展定位引領下,立足全鎮山、水、林等優勢資源,因地制宜持續培育壯大食用菌、獼猴桃、小水果等特色優勢產業,持續擦亮“云霧山·珍”品牌,有效提升了農業產業發展的綜合效益,帶領群眾走出增收致富新路子。截至目前,全鎮建成特色農業產業基地9個,年產值達6000萬元,帶動1000余名群眾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