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5日電 (吳平華 余健 何源)宜賓珙縣第一季度春繭喜獲豐收,迎來春繭收購開門紅。24日,在珙縣在孝兒鎮繭站,一大早蠶農們便開著三輪車、小汽車趕來,從車上卸下大包小包預檢好的蠶繭準備上稱出售。由于今年的蠶繭價格上漲,珙縣蠶繭整體收獲喜人,蠶農們帶著一袋袋雪白的蠶繭排隊等待出售,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工作人員不斷重復著抽檢、過秤、定級定價、開票等一系列流程,現場一片忙碌。

孝兒鎮龍窩村的蠶農張仁兵是村里的養蠶大戶,家中世代養蠶,今年蠶繭價格創新高,對于他來說,今年第一批價格創歷史新高,產業可謂開門紅。
“這一季我家產量大約600多公斤,預計收入一二十萬。是我養蠶以來最好的一年。”孝兒鎮龍窩村7組蠶農張仁兵樂呵呵的說道。
今年以來,為實現蠶桑產業“接二連三”新突破,提升蠶桑產業的綜合效益。珙縣加強科技創新,在試點、提質、擴面上下功夫,著力提升桑園質量,提高養蠶環節的技術,強化新拓展領域技術提升,增加蠶桑產業科技含量,不斷提高蠶繭的產量和質量。收購站負責人說,今年第一批春繭無論從產量還是質量上都趕超往年。
“這一季我們預計收9萬斤鮮繭,今年全年共9500張蠶種,按照50斤單產來說,不會低于45萬斤產量,比去年增長了20%。”孝兒繭站負責人黃馴峰說,今年的蠶繭價格再創歷史新高,老百姓熱情高漲。
據了解,珙縣今年全年共計發放蠶種23.5萬張,預計生產蠶繭1.17萬噸,蠶農售繭收入預計6.2億元,綜合產值30億元。第一批次蠶繭產值預計1.59億元,同比增長23%。下一步,珙縣將深入實施促進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高標準建設基地,高水平發展加工,多渠道開發資源,智能化科技提升,努力將蠶桑產業建成帶動農村農民共同富裕,實現鄉村振興的富民強縣產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