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7日電 (吳平華 羅景萍)當前,高縣今年首批蠶繭迎來豐收季。近日,在高縣來復鎮陳垇村,養蠶大戶何兵一大早就開始組織工人采摘蠶繭。放眼望去,連排的方格簇掛滿整個蠶棚,雪白蠶繭滿滿當當,甚是喜人。

“這一季總共喂了15張蠶,大概能摘600多公斤的蠶繭。”說起栽桑養蠶何兵很是自豪。憑借多年的養蠶經驗,何兵成為了村里的養蠶能手,家里擁有2幢現代化養蠶大棚和一間小蠶共育室,軌道喂養臺、自動切桑機、自動旋轉上蔟架、自動采繭機等一系列新技術、新機具,讓整座蠶棚“科技范”十足。

“以前一季養幾張蠶,一家人忙得團團轉,現在有了這些高科技,省事了不少。”何兵介紹說,這些省力化的新機具極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加上有小蠶共育技術的支撐,養蠶批次也從傳統的一年4批次增加到了6批次,一年下來,家里依靠飼養成蠶和幫助村民共育小蠶可實現30余萬元收入。看著眼前雪白圓潤的蠶繭,何兵露出了豐收的笑容。
蠶棚里面摘繭忙,縣內各個蠶繭收購點,更是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在高縣來復鎮滾沱村蠶繭集中收購點,一大早就已人聲鼎沸,前來售繭的蠶農絡繹不絕,大家有說有笑依次進行登記、抽檢、過稱、結算.....雪白的蠶繭堆成了小山。據悉,為了更好地方便蠶農售繭,縣內多個繭站同步開稱收購。針對相對偏遠的村,通過開設臨時收購點和提供上門收購服務,確保蠶繭應收盡收,全力保障蠶農收益。
“這一季養了3張蠶,賣了1萬多塊錢,第二季準備再多喂一張,賣更多的錢。”蠶農李群拿著剛到手的結算票據樂呵呵地說。從共育室拿回小蠶后,經過20余天的精心喂養,一個個小蠶就將李群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變為了現實,嘗到甜頭的她對養蠶充滿了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季蠶繭收購價格外喜人,均價達到了65.8元每公斤,部分優質繭的單價甚至超過了70元每公斤,再創歷史新高,迎來“開門紅”。據高縣蠶桑站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縣首批春蠶共發種5.55萬張,預計產繭260萬公斤,蠶農繭款收入將達到1.7億元。
高縣是“中國蠶桑之鄉”“中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全縣桑樹種植面積達到23萬余畝,超過10萬農村人口從事蠶桑生產。下一步,該縣將繼續以“科技興蠶”為抓手,通過“共育支撐+技術推廣”,從桑園管理、飼養、上蔟、收繭等各個環節強化技術服務和指導,提高蠶農種桑養蠶技術水平;同時,積極推廣優質蠶、桑品種和省力化養蠶技術,通過攻單產、提質量,進一步提升養蠶效益,讓一片桑葉更好地致富一方百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