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9日電 (周韻 尹翔)夏收時節,在綿竹市各大蔬菜種植基地內,接連成片的辣椒、玉米、苦瓜等應季蔬菜長勢喜人,豐收在即。農戶們穿梭于溝壟之間,有條不紊地進行田間管護作業,為蔬菜采收做足準備。

近日,什地鎮樂松專業種植合作社種植基地內,飽滿結實的玉米棒掛滿枝頭。另一片田野里,黃豆苗郁郁蔥蔥,合作社負責人楊凱正在查看苗子生長情況,“再過幾天我們的玉米就可以采收了,黃豆和苦瓜預計6月底進入采摘期。”
楊凱在什地鎮流轉了500畝土地,采取“土地輪種”的生產模式,夏季種植苦瓜、黃豆,到冬天換上短、平、快的作物,大大增加了耕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實現了季季有收入。為激發鄉村新活力,帶動村民共同致富,他積極吸納當地村民從事種植、管理、采收等工作,并示范帶動周邊農戶發展蔬菜種植,免費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構建起了良性發展模式。
走進漢旺鎮紅旗村川紅種植專業合作社蔬菜大棚,一個個長勢喜人的辣椒在陽光的照射下青翠欲滴。大棚架子上爬滿了苦瓜藤,綠油油的苦瓜壓彎了藤條,工人們忙著采收、裝筐,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我把家里的土地流轉出去種植蔬菜,平常在基地里務工,平均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村民李大姐笑著說。

在川紅種植專業合作社新建的蔬菜分選場,蔬菜清洗機高速運轉,工人們正按照蔬菜品質進行分選裝箱,這些分裝好的蔬菜將以最快的速度被運往省內外市場。
“目前,我們基地里的蔬菜長勢不錯,辣椒和苦瓜已經陸續進入采收期,畝產分別可達2000公斤和1000公斤,銷售價格可觀。7月,我們種植的芋子和黃豆也將陸續開始采收。”紅旗村黨支部副書記徐顯松介紹,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打響紅旗村蔬菜品牌,今年2月中旬,合作社新修建的蔬菜分選場正式投用,形成了收購、分揀、整理、包裝、運輸等一體化鏈條,不僅方便了周邊種植大戶,減少了運輸成本,也促進了當地群眾和村集體增收。
目前,該村蔬菜種植面積達1500余畝,通過集中經營、分片管理,已帶動本村500余戶農戶及周邊鎮、村農戶共同種植,村集體經濟年增收超過30萬元,實現了合作社發展壯大、農戶增收、農民就近就業。

近年來,綿竹市把發展蔬菜產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來抓,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種植模式,多元化發展特色農業,有效延長蔬菜供應和銷售時間,實現了蔬菜四季生產、全年供應的良好局面。為提高種植技術,助農增產增收,綿竹市級相關部門不定期組織專家進行實地查看,適時開展技術指導與培訓,保障蔬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眼下,綿竹市共有1萬余畝蔬菜陸續進入采收期,將進一步豐富市民的“菜籃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