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3日電 (馬詩雨 翁光建)連日來,眉山市彭山區鳳鳴街道江漁村200畝藍莓基地內,一派生機盎然的豐收景象。

走進藍莓基地,一排排藍莓樹整齊排列,綠葉掩映間,一簇簇粒大飽滿的藍莓喜上“莓”梢,濃郁果香撲鼻而來。此刻,50余名工人正忙碌地穿梭在藍莓樹間,他們身背果簍,頭戴遮陽帽,手法熟練地采摘著成熟的藍莓。每一顆藍莓都經過他們的精心挑選,確保果實的新鮮與品質。果園內,歡聲笑語不斷,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
在一排排藍莓樹叢間,每排樹下都安裝了小軟管,涓涓細流從軟管出水口流出,澆灌著藍莓樹。原來,基地采用了智慧化滴管系統,工人只需在首部裝置操作開關,就能控制所有種植園的澆灌。“系統將水肥頻繁且緩慢地施于藍莓樹根部區域,僅灌溉根系區域而不是整個田間表面,從而讓藍莓植株根系區域水肥含量達到最佳水平。”基地負責人丁肇寧稱。
為控制農業面源污染、保證藍莓的綠色品質,基地在管護期間還實行了科學用藥、生物防蟲等措施。比如在藍莓樹中插上黃色防蟲板和高效防蟲燈,以實現環保、有效防蟲。“基地現種植的藍莓品種有奧尼爾、萊格西、密斯提、優瑞卡等,預計可采收藍莓鮮果近20萬斤,將實現產值近500萬元。”丁肇寧稱,現每天除固定銷售商渠道外,還有很多市民游客慕名前來。

優質藍莓不僅豐富了市民的“果盤子”,更帶動了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務工就業,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清晨,采摘工人們準時走進藍莓園,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每年藍莓豐收季節都要請村民過來幫忙,一天一個人能有100多元收入。”眉山市彭山區江漁村村民楊先生稱。
近年來,眉山市彭山區探索發展柑橘、藍莓、葡萄、獼猴桃等特色產業,把“小果子”做成“大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動力。下一步,該區還將進一步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努力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畫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