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7日電 (吳平華 李正熙)盛夏人勤農事忙。眼下正值紫蘇采收時節,蘇香陣陣飄滿田間地頭。掐頸,挑選,裝袋,托運,晾曬……近日,在宜賓珙縣曹營鎮云新村的紫蘇地里,20余名務工群眾正忙著采摘新鮮的紫蘇葉,采收的喜悅掛滿臉頰。

“種植紫蘇既落實了耕地保護要求,又促進了群眾增收,特別是吸納一批脫貧戶就近務工,還真是讓藥材,變成了藥‘財’。”云新村黨支部書記劉曉蘭說道。
近年來,云新村積極落實耕地保護責任,推進流出耕地恢復治理,村“兩委”干部在林地間穿梭忙碌,“找地”、開墾、種植,年初以來,村內恢復耕地300余畝,其中種植紫蘇100余畝。全村共計種植紫蘇800余畝,帶動50戶村民種植紫蘇戶均增收預計1萬元,宜賓市珙縣曹營鎮云新供銷社合作有限公司(村集體)種植紫蘇300余畝,吸納20戶脫貧戶就近務工增收。

“今年5月,我將十余畝林地恢復成耕地,正愁錯過玉米種植時節無合適作物耕種時,村黨支部引導我們種植紫蘇,依照當前行情,一畝地采收1000斤鮮葉,烘干后收獲200斤干葉,按8元一斤干葉計算,十畝地可收獲16000元。”種植戶王培金高興地說。
近年來,曹營鎮依托當地自然條件,氣候因素,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產業致富新路徑,以產業發展為助手,大力推動中藥材種植,帶動農戶散種,引導大戶種植,引進種植主體,今年全鎮共發展紫蘇2000余畝,預計產值300萬元。下一步,曹營鎮將持續從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烘干晾曬等環節進行技術指導,不斷穩固群眾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