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4日電 (吳平華 謝義)玉米豐收好時節,遍地金黃糧滿倉。近日,在樂至縣龍門鎮金鼓村看到,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一排排玉米植株連稈帶穗被卷入收割機中。摘穗、剝皮、切稈、剝粒,色澤金黃的玉米粒傾瀉而出,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很快就裝滿了運糧箱。

“我們合作社今年流轉了200畝土地用于種植玉米。”金鼓村耕耘土地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姚宏兵說,當前已經收割了60余畝,預計三天內全部收割完成。
作為市級農業共營制試點村,金鼓村于今年4月成立了耕耘土地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的種植模式,當地群眾以土地入股,聘請職業經理人管理經營,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化、集約化,促進產業發展,提升農業效益,增強聯農帶農能力。

“我家的三畝地都入股了合作社,年終能分紅,平時我也在合作社打工,每月拿工資,一年算下來,收入還是很可觀的。”金鼓村十三組村民詹光鳳說。
據了解,截至目前,該合作社已擁有100余戶股民,村里及周邊的30余位村民進入合作社“上班”,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近年來,樂至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積極鼓勵村一級黨組織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戶將撂荒的土地經營權流轉給合作社或農業大戶,開展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等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生產,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合作社務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樂至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聚焦農業經營新主體,深入實施提升行動,持續穩定促進農民增收,為現代農業發展增添新生力量,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