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0日電 (記者 劉忠俊)9月20日,眉山洪雅縣舉行“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四川首屆“瓦屋春雪杯”斗茶大賽,稻田摸魚、運糧接力、拔河等極具農耕趣味的群眾性賽事,讓民眾在沉浸式體驗中共享豐收的喜悅。

活動現場,發布了《中國茶全書·四川瓦屋春雪卷》,10家農業經營主體現場簽訂了農特產品購銷協議,涉及糧油產品、茶葉產品、晚熟柑橘產品等。
洪雅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森林覆蓋率超72%,空氣優良天數超300天,負氧離子平均濃度達國家Ⅰ級標準,地勢地貌為“七山二水一分田”,素有“中國養都”之稱,是國家生態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入選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

多年來,洪雅一直將農業生產作為發展重點,先后出臺了《洪雅縣“十四五”糧食安全規劃》《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洪雅示范區總體規劃》,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持續深化整縣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統籌推進精品村、農商文旅綜合體組團、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梯次融合發展。
2024年洪雅縣引進業主,在柳江東岳示范片播種“東坡大米”300畝,“洪雅大米”500畝,示范推廣水稻輕簡高產高效節本技術,嚴格按照生產技術要求進行種植生產。在中保鎮聯合村安然種植家庭農場,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割穗、脫粒、粉碎秸稈一氣呵成,金黃飽滿的稻穗經機械作業被“收入囊中”,現場一派豐收好美景。“山區種水稻比較難,以前機械進不去,收割時間比較慢,還要抗旱,種植欲望也不高。”安然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學玉稱,在山丘地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后,自己承包了700畝土地進行糧食作物種植。“目前農場承包的水稻收割已接近尾聲,畝產達到了1000斤以上。”

“洪雅地形較復雜,山丘地居多,土地收益不高。”洪雅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過程中,當地對壩區采用小并大、丘區采用宜彎就彎、部分區域彎改直模式,著眼為“用”而建。同時,通過分區統建,在丘區新建及整治提灌站,新建蓄水池、整治山坪塘等中、小型水源工程,解決蓄水等問題。
此外,洪雅縣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將水稻混施節水整田、沼液替代、無人機精量直播、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生態、綠色技術引入農業生產實踐,為糧食生產提供強有力保障。2024年,洪雅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49萬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5.21萬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