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3日電 (黃騫)鄉村產業蓬勃發展、鄉村面貌大幅改善、城鄉發展日趨協調……順慶區對標市上關于扎實開展農業特色優質發展行動的相關要求,立足區情實際,印發了《順慶區細化落實農業特色優質發展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把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轉變產業發展方式,加快提高產業發展的綜合效益,推動全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發展智慧農業助力節本增效
農業科技是農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眼下,正是獼猴桃成熟上市的時節,在順慶區金臺鎮插旗山村青峰農業產業園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獼猴桃樹上結滿了果實,長勢喜人。不遠處的小型氣象氣候監測站更是引人注目。
“以前種地靠鋤頭,現在種地靠手機。”步入氣象氣候監測站內,四川青峰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唐福平正盯著屏幕,觀察著園區內的各項數據。

“如今偌大的園區僅通過手機就可以實現自動灌溉,同時還能實時監測大棚內的各項指標,大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說罷,唐福平輕輕一點手機軟件,園區里的灌溉噴頭便開始均勻地噴灑水花,為作物提供必要的滋養。
“這個平臺設置有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監測中心、控制中心、預警中心等子系統,在生產基地內裝有小型氣象站、高清攝像頭、水肥一體化設施、土壤墑情檢測儀等農業物聯網設備,可通過傳感器、射頻識別等技術手段自動獲取環境監測信息、作物生長情況等信息和數據。”唐福平介紹,射頻識別技術通過精準監控、環境調節、病蟲害防治和資源優化等功能,為現代農業提供了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園區自2018年實施四川省智慧灌溉試點項目以來,生產效益有了顯著提升。
“通過智慧化管理,不僅每年節約勞動力成本約15萬元,而且節水量達到9000立方米,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也有效減少,真正實現了農業節本增效的目標。”唐福平說。
近年來,順慶區圍繞優質糧油、商品蔬菜、特色經果等主導產業,著力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與升級工作,推廣智能灌溉、環境監測、智能溫控等農業生產數字技術應用12項,打造漁溪菜糧現代農業園區、金臺獼猴桃現代農業園區等智慧農業園區7個,建成數字化養殖場15個,智慧種植基地達2.3萬畝。
引進人才隊伍推進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順慶區把鄉村振興骨干隊伍建設作為推進農村工作的先行條件,以更高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近日,在蘆溪鎮龍南山村,趙桂華、呂秀清、呂思云等養蜂戶收到了銷售蜂蜜的12700元,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龍南山村村民歷來有養殖蜜蜂的傳統,旺季出產菜花蜜、槐花蜜、柑橘花蜜等,是村民增收的渠道之一。然而,由于龍南山村離城區較遠,村民進城耗時長且交通成本較高,很多養蜂戶收割回的蜂蜜只能暫存在家里,一時變不了現。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駐村工作隊員立即通過“線上”微信朋友圈、“線下”免費送貨進城等方式幫忙推介銷售,并為本村脫貧戶、在家待業青年、務工回鄉村民開展農村電商帶貨培訓,講解線上銷售知識與直播帶貨實用技巧,助推農特產品在網絡平臺銷售。
“我們幫助養蜂戶銷售蜂蜜的成效不錯,村民得到了實惠,實現了增收。”龍南山村第一書記謝瑞說,將繼續探索農產品網上銷售,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順慶區著力推動縣級領導、專家人才、年輕干部、駐村工作隊四支隊伍聚力鄉村一線,建立1名縣級領導聯系扶持機制,推動13名縣級領導帶頭聯系、跟蹤問效48個中省財政集體經濟扶持項目;積極組織專家進村入戶到田間地頭現場授課、蹲點幫扶,引進國家“萬人計劃”周常勇領軍人才團隊入駐川渝柑桔種業園。同時,選派21名優秀年輕干部到漁溪蔬菜產業園、李家糧油現代農業園等產業園區每周至少開展1天到崗跟班服務。回引企業家、退役軍人等478人,統籌選派75名優秀干部、26名選調生到定點幫扶村任職,切實推動幫扶力量在高效治理、強村富民上發揮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