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3日電 秋糧陸續收獲入倉,正是高標準農田建設好時機。連日來,達州通川搶抓建設“黃金期”,高效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明年農田增效、糧食增產增收夯實基礎。

走進達州市通川區雙龍鎮綠蔭社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現場讓人眼前一亮,多臺挖掘機、推土機等施工機械正在田間地頭來回作業,對土地進行平整和調形建設,現場機械轟鳴一派繁忙景象。
“我們在8月進場,為保證工程進度和質量,每天組織15臺大型機械、100余名工人同時施工,開展溝槽開挖、地面填土平整、硬化道路及配套設施的修建。后面我們也會增加機械和人工的投入,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確保項目按時完工。”四川鼎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翟優說道。
據了解,綠蔭社區原先用于農業生產的田塊由于窄小且形狀不規則,加之田塊分布分散,不利于大型農機作業和灌溉,制約了當地農業生產效率。此次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將進一步改善綠蔭社區農業生產基礎條件。
“高標準”帶來“高產量”。高標準農田建設一頭連著糧食安全,一頭連著農民增收,項目建設的有序推進,不僅能改善當地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益,也為農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標準農田讓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耕種條件好了,農戶更愿意種地,糧食產量自然就上來了。”達州市通川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梅兵向記者介紹道,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僅是簡單的土地平整和調形,更涉及排水渠、機耕道等配套設施的修建。這些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極大地改善農田的灌溉和排水條件,提高機械化水平,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力的保障。
據悉,近年來,達州通川不斷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全區耕地面積35.5萬畝,已建成高標準農田26萬畝。目前,正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部署,大力推進實施2024年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項目區涉及鳳北街道、東岳鎮、雙龍鎮、蒲家鎮4個鄉鎮(街道)11個村(社區),將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萬畝。項目建成后,可實現機械化耕種,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糧食產出能力,讓越來越多的農戶真正受益。
目前,2024年增發國債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完成施工進度60%。接下來,達州通川將繼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進一步健全機制,加強資金整合,高標準建設、精細化管護、高效率使用,逐步把基本農田建設成為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切實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