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1日電 (羅盼)在瀘州市古藺縣的大山里,大寨苗族鄉原本默默無名,如今借著鄉村振興的契機,正一步步發展起來。唐菊是一位在北上廣工作的年輕人,過年回家時唐菊看到家鄉有著很多優質的特色農特產品賣不出去,想到自己的電商工作正好可以出一份力,所以唐菊毅然決然的回到家鄉,做起了三農自媒體和直播帶貨,想把大寨苗族鄉的農特產品推向市場。

唐菊對家鄉感情很深。她在三農短視頻和直播帶貨這塊用心經營,付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近一個多月,具有苗鄉特色的苗家臘肉在她的直播間賣得特別好,銷售額累計達到了40余萬元。這讓周邊的農戶看到了希望,在她的帶動下,有10余戶農戶都增加了收入,每戶增收達1.5萬元以上。
大寨苗族鄉黨委政府看到唐菊帶貨數據背后的潛力,也明白特色產業對鄉村振興很重要。過去一年里,大寨苗族鄉以市級四星級“煙草+蔬菜”現代農業園區為基礎,采用烤煙、糧食、蔬菜、瓜果等套種(輪作)的土地高效利用模式,還完成了大寨村瓜果長廊的栽種,持續對烤煙現代化園區進行提檔升級,爭取能創成五星級烤煙現代化農業園區,也在努力推動創成省級“糧、煙、蔬、果、菌”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園區。同時,推進大草坪萬頭生豬養殖場規范運營,這樣就能給苗家臘肉等以豬肉為原料的特色農產品提供穩定且優質的原料。
另外,為了打造更有影響力的地域特色品牌,鄉政府組織專業團隊,深入挖掘苗族傳統民俗文化,再結合現代消費理念,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在人才培養和吸引方面,鄉政府也下了功夫,過去半年內,舉辦了10場次電商培訓、短視頻制作培訓等專業課程,累計培訓村民人數超過500人次,讓村民們掌握互聯網營銷技能,參與到特色產業發展中來。
現在,在大寨苗族鄉,像苗家臘肉這樣的特色產業已經成了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帶動了周邊農產品加工、民俗文化體驗、鄉村旅游等多個產業一起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戶參與到產業鏈當中,在家門口就能有工作,增加收入,整個鄉村呈現出一片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景象。
展望未來,大寨苗族鄉會繼續利用好特色產業,挖掘本地的特色資源優勢,依靠像唐菊這樣的“新農人”群體,不斷探索創新發展模式,完善產業鏈條,加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鄉村振興扎實推進,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相信過不了多久,大寨苗族鄉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吸引更多人來到這里,見證它的變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