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7日電 (蔣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近年來,西充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統籌推進“美麗西充·宜居鄉村”建設新征程上,持續改善基層環境、打造縣域特色產業、發揮人才優勢,一步步把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改善人居環境 提升治理水平
雨后的西充縣鳳鳴鎮雙龍橋村楊家大院,靜謐而朦朧。一排排穿斗小青瓦、白墻坡屋頂的川東北民居坐落在丘陵之中,房前屋后綠樹成蔭,青石板聯戶路蜿蜒其間,房上的水墨畫栩栩如生、戶與戶之間的小道顯得格外清幽寧靜。
“以前大家缺乏環保意識,每家每戶垃圾隨處堆放,經過多輪環境整治后,大家漸漸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院里環境也就一天天好了起來。”村民楊代均說,如今的楊家大院嚴格實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每家每戶擺放垃圾分類收集箱,村上的專職保潔員每天定時收集農戶家里的生活垃圾,再轉運到村里的垃圾房進行集中處理。

同時,該村實行季度環境評比制度,依據評比結果對村民進行表揚獎勵或批評教育、責令整改等。久而久之,村民們環保意識越來越強,楊家大院也愈發美麗。
近年來,西充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切入點,加快補齊鄉村建設短板,抓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面源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五大行動,扎實推進“美麗西充·宜居鄉村”建設。截至目前,該縣新(改)建無害化戶用廁所3.9萬戶,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2.6%,污水有效收集處理率達70%以上;生活垃圾有效處理村達100%。建成省、市級鄉村示范村51個。
打造特色產業 壯大縣域經濟
當前,正值冬小麥播種好時節。在西充縣青獅鎮觀音橋村高標準農田里,農機手正駕駛播種機來回穿梭。伴隨著機械轟鳴聲,開溝、拋肥、下種、覆土等環節一氣呵成,一會兒的工夫,整片農田就鋪滿了飽滿的小麥種子。
據了解,近年來,西充立足“東桃、西橙、南薯、北禽、全域糧油”總體布局,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全力推動現代農業高效發展。今年以來,該縣新建(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7萬畝,鞏固提升有機基地3.5萬畝,完成糧食播面85.69萬畝、產量33.04萬噸,油料作物播面28.78萬畝、產量5.27萬噸。
此外,為深度挖掘有機農產品的附加值,該縣打造了川東北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園。截至目前,已分類培育舜之本、金科等產地初加工型企業百余家;全面建成縣級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招引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20家,配套冷鏈物流中心18處;全面構建“1+5+N”的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體系,精深加工年產值超30億元。
發揮人才優勢 實現助農興農
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強則鄉村強。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敢擔當、能作為的“新農人”扎根在西充廣袤的農村大地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和活力。
日前,在位于西充縣雙鳳鎮跳蹬河村的久明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有機香柚基地里,成片的柚子樹上碩果累累,每個柚子都飽滿圓潤,散發著誘人的果香。該公司負責人、高級農藝師楊久明一邊檢查著香柚掛果情況,一邊“逗弄”著他的心愛之物——非洲鴕鳥。
2008年,在了解到西充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發展有機農業后,他成立了西充縣久明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致力于有機農業發展。在該縣相關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參加農業技術培訓、外地學習考察等途經,他的農業技術農技水平不斷提高,研發培育出了優質有機柚子品種——金蜜香柚,創新采用鴕鳥除草實現種養結合。十幾年來,他的有機農業越做越大,同時帶動了5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年發放務工工資近100萬元。
鄉村要發展關鍵在人。近年來,西充堅持以人才振興賦能鄉村振興,圍繞《“西充英才工程”實施辦法》,形成“1+N”人才政策支持體系,完善人才引進長效機制,常態化推進“人才五進”活動等,逐步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截至目前,該縣建立專業技術人員、優秀農民、大中專畢業生等群體中的鄉土人才數據庫,完成入庫各類人才8800余人,培育高素質農民600余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