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7日電 (范靈知)12月26日上午,四川省農村改革培訓會與會人員走進江油花韻詠盛研學基地、家庭農場協會和江油實驗學校彰明分校,實地觀摩綿陽江油在城鄉融合發展進程中留下的堅實足跡與豐碩實踐成果,共同探尋深化農村改革有效路徑。
農旅融合走出農村經濟新路徑
“我們因地制宜研發了農耕、食育、美育、‘水土保持’、非遺等約100項研學項目,開展研學和團建,不僅促進了基地的發展,也帶動了周邊的客流量和知名度。”江油市花韻詠盛研學旅行綜合實踐基地負責人羅崚華說。
識農具、體驗農作物播種、收獲、晾曬、儲藏……江油市花韻詠盛研學旅行綜合實踐基地是一家集研學實踐、農事體驗、水土保持、親子家庭休閑等為一體的農耕文化研學實踐體驗基地,尤以體驗傳統農耕文化而著名,又因緊鄰江油市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該基地在開展農耕文化體驗時還在園區開展現代農業體驗項目,為園區帶來市場流量,推動園區“景區化”建設。

近年來,江油依托美麗鄉村資源,積極推進農旅融合發展,觀光旅游、賞花踏青、采摘時令瓜果、品嘗農家美食、體驗特色民俗等鄉村旅游業態蓬勃興起。
江油還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契機,根據自然特色、生態環境和消費習慣,創建并豐富眾多主題鮮明、類型多樣休閑體驗新類型、新業態和新模式,推動農旅融合多元發展,如今農事體驗、農業景致觀光、休閑農莊游玩和鄉村康養度假成為江油農旅融合發展的新時尚。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鄉村振興“領頭雁”
江油市明利家庭農場以水旱輪作為經營模式,進行不同季節的輪作方式,推動了農場的良性循環發展;江油市維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在自己機械化種糧的同時,常年為周邊農戶提供耕、播、管、收、烘、秸稈還田等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樵夫農場融合賞花、游玩、品農家美食等豐富農村經濟業態,不僅吸引了游客,也讓當地群眾通過發展餐飲、民宿等增收致富……
近年來,江油大力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振行動,培優育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企業為代表的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漸成長壯大起來,截至目前,江油共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837個,其中國省級示范場(社、企)74個。

為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抱團發展,江油還成立了江油市家庭農場協會,通過為會員提供技術、金融、供需、政策咨詢等服務,推動家庭農場生產經營能力、持續發展能力和示范帶動能力穩步提升。
“一家農場的成功只是單打獨斗,沒有系統和方向,我們通過協會運行實體化、綜合服務全程化、市場營銷品牌化、人才培育精準化,發揮協會引領作用,引導大家變散小亂為抱團發展從而打造品牌農產品。”江油市家庭農場協會會長李榮強介紹。
據介紹,截至目前,江油市家庭農場協會已發展會員152家。江油充分發揮協會“4+2”服務職能,打造項目資金、金融政策、供需三大平臺,精準對接家庭農場發展需求,實現協會整會授信5000萬元,幫助協會會員成功申報家庭農場培育、設施設備改善等項目35個,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幫助協會會員銷售農產品1600余萬元。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農村教育水平
隆冬時節,各學校臨近期末,江油實驗學校彰明分校內書聲瑯瑯,諸多學子埋首書堆,認真學習。“以前我們學校的桌椅破損,宿舍簡陋,課間活動設施不足,現在教室里面新添了很多智能設備,宿舍里面新添了個人專屬儲物柜,還能隨時用熱水洗澡,學校里的各種功能室也變多了。”該校學生任津銳說。
這樣的改變源于變革。為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城鄉教育融合發展,2022年7月,江油市決定由江油實驗學校領辦江油市彰明中學,成立江油實驗學校彰明分校,并作為江油市推進城鄉教育醫療資源配置改革試點項目。

在辦學過程中,抽調了36名江油實驗學校本部管理干部和教師到彰明分校工作,本部和分校統一辦學思想,使用相同的教學資源,同步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并對分校校門、教學樓、運動場等進行提升改造,添置教學器材,提升硬件條件,分校教育教學質量迅速攀升,也有效地化解了城區初中學位緊張的矛盾。
近年來,江油聚焦省級深化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任務,完善《江油市推進中小學教職工“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實施意見(試行)》《江油市學區制治理實施方案》,建立中壩、三合、太平三大學區,不斷優化區域教育生態,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提升教育教學整體質量和辦學水平,構建“以城帶鄉、以強帶弱、城鄉一體”的優質均衡發展體系,推進江油一中、花園初中初高中貫通培養模式試點改革,提升高中和義務教育一體化育人水平。
與此同時,江油還結合學區制治理,積極推進縣管“學區”聘,規范推進中小學教職工崗位聘用管理和交流輪崗,持續開展省級重大牽頭課題《區域鄉村教育質量提升研究》,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