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7日電 (丁俊皓 陳利富)近年來,瀘州市納溪區大力實施農村公路提升行動,加快實現農村公路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到暢,逐步建立起內外聯通、人暢其行、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體系,也讓沿途“路衍經濟”風生水起。

項目提速度,灌注民生新活力
春和日暖,草長鶯飛。3月6日,納溪區民強村至梅嶺村段美麗鄉村路項目正加快實施安保工程,目前完成工程總量的90%,全路段采用四級公路標準,全長19.8公里。
納溪區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張凡春介紹,一條條寬闊平坦的公路如同巨龍般蜿蜒在鄉間田野,讓鄉親們出行從“走得了”到“走得好”,農村物流從“運得出”到“運得暢”,農村地區“行路難”問題得到解決。
2024年,納溪區將農村公路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相繼建成白節大旺至打古鎮吳家坳公路約18公里,上馬場口至黃桷壩衛生站段3.4公里和合面至上馬道路路面提升改建項目工程11.32公里。完成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和基礎設施補短板55.66公里,新建農村公路安防工程約28公里。
近年來,納溪區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將農村公路發展規劃與各鎮產業發展規劃有效銜接,以路網建設服務產業建設,深入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和提檔升級,通過暢通“出頭路”、打通“斷頭路”、對接大通道,農村公路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截至2024年底,納溪區公路總里程達1872.562公里,公路網密度1.57。
管養護提升,打造鄉村新顏值
俗話說“三分建,七分養”,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同樣不容忽視。
“我們定期檢查交通標志、標線、護欄、隔離柵等交通安全設施,確保其清晰、完整、有效,損壞或褪色的標志標線及時修復或施劃,變形或損壞的護欄、隔離柵等及時更換或修復。”納溪區公路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劉勇表示,將常態開展日常養護、設施維護和道路應急處置,為人民群眾安全、便捷、舒適出行打好基礎。
納溪區全方位做好針對性、預防性、恢復性道路養護,加強安防設施配套,實施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對公路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及時修復路面破損,清理路障。2024年完成路面修復性養護工程28公里,養護面積12.6萬平方米,完成瀝青灌縫3.5萬米,路面狀況進一步提升,路路都是景,景景都有路。
通城暢鄉,鄉村產業新發展
“這條路是我們村幸福美麗鄉村路工程,建設里程18公里,路寬6.5米,公路沿線覆蓋6個村,串聯著我們打古和白節兩個鎮的特色茶竹以及旅游產業。”打古鎮普照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王彬望著通村的柏油路,不禁感慨萬千,自竣工投入使用以來,不僅方便村民日常出行,更方便農作物向外運輸,許多市民羨慕這里山里的青山綠水,每到周末或節假日都會到這兒度假旅游,購買農副產品,現在村民坐在家里也可以掙到錢。
修建一條公路,串聯一路風景,融合一片產業,造福一方百姓。下一步,納溪區將立足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養護好、運營好,持續完善農村路網,不斷提高硬聯通水平,真正架起納溪區與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橋梁,打造與產業新動能培育、城鄉一體化發展、鄉村振興等規劃緊密銜接,“四好農村路”鋪下的是路,連起的是心,帶來的是“致富經”,奔向的是“振興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