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chp > 四川省黃埔軍校同學會

國歌里有父親的身影
2024年06月07日 13:38 來源:四川省黃埔軍校同學會 編輯:曹惠君

  三月三日,在會東知青群中我看到熙所轉發的央視網《中國古鎮》視頻。打開第64、第68篇特別引我關注。

  第68篇[會理古鎮絲路軍鎮]。會東——我上山下鄉十年的地方,即“古鎮會理東邊之地”。會理即便是當年我們出入會東的必經之地,固然引我關注。第64篇[古北口鎮,京畿門戶]。古北口是著名的長城抗戰的重要戰場,是父親余錦源率部參加長城抗戰,血戰南天門的戰場,是我編輯【匯淵年譜】特別的關注點。從第二天開始,我反復聽讀,用三天時間,逐字逐句地記錄下[古北口鎮京畿門戶]視頻的配音詞。

  視頻特別講述:王長青是地地道道的古鎮人,一直致力于古北口鎮文化的解讀,2012年他向央視網記者講述了一個驚人的故事:戰火中一支自發組織起來的慰問團,沖到了長城腳下。在混亂的人群中,一個瘦弱的身影突然停止了躲閃和奔跑,他的內心被眼前慘烈而悲壯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這個略顯文弱的青年人就是戲劇家田漢。1933的時候,當時田漢隨著慰問團,前線慰問團來到古北口。到古北口以后,他這兒由石盆峪,就這石盆峪,由石盆峪上來以后,親眼目睹了我們的將士,大批的將士讓(被)敵人飛機炸彈大炮給打死了。打死以后,然后遍地是尸首,可是我們的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怎么辦?尸首倒了以后,就把這尸首,(日軍)把長城炸一個豁口,一個大豁口。然后把尸體擺在豁口,把豁口給堵上,用尸體堵上。然后整個的這個沿線上繼續和日本人戰斗。到1935年的時候,拍了一個《風云兒女》,里頭有一個主題曲(主題歌)叫《義勇軍進行曲》......在監獄里頭,用我們抽煙的煙紙,在煙紙盒上寫出來:‘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讓我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可以肯定的是,當年《義勇軍進行曲》初創的歌詞向我們傳達的信息是田漢親眼所見,與古北口慘烈戰斗是相吻合的。”

  我還很小,父親便離開了我們。我不但不知父親的本名,甚至他的樣貌也沒有記憶。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我70歲那年起,決心了解父親,用了八年時間,追隨父親的足跡,走遍大半個祖國,著手編輯《匯淵年譜——父親余錦源的生平經歷》。在1933年2月至6月,記錄了父親率部參加古北口長城抗戰血戰南天門空前悲壯經歷。在第三稿中,我不由自主地引用了《國歌》歌詞“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其時,我並不知道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是以長城抗戰為背景創作的。當我閱讀央視網視頻之后,又到北京古北口長城抗戰紀念館參觀,在密云縣黨史工作辦公室收集到《國歌與古北口長城抗戰——紀念長城抗戰80周年》一文;去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偶遇與父親一同參加長城抗戰的戴安瀾將軍后人戴澄東大哥,查找到珍貴的檔案資料《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長城抗日畫史》,我第一次看到父親28歲任國民革命軍494團團長率部參加長城抗戰的照片,于是對國歌與古北口長城抗戰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巍巍長城,虎踞龍騰。蕩蕩潮河,源遠流洪。將士守土,與倭抗爭。為國捐軀,血染長城。”古北口長城抗戰血戰南天門一件件活生生的英雄事跡、一幕幕悲壯的戰斗場景,無不述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這些不僅僅是藝術語言、藝術創作,而是中華民族悲壯的活生生的抗戰史實。

(圖為:1933年5月24日《大公報》《南天門空前血戰》)
(圖為1933年5月24日《大公報》《南天門空前血戰》)

  1933年1月1日,日軍進犯山海關,長城抗戰肇興。3月11日晨,日軍進攻古北口,第67軍112師奮起迎戰,10時日軍攻占古北口正關。第17軍25師血戰三晝夜,斃傷日軍2000余人。4月21日,日軍強攻南天門陣地,第17軍2師、83師鏖戰八晝夜,斃傷日寇3000余人。5月11日,自凌晨一時起日軍飛機、大炮、坦克、騎兵及5000余步兵一起出動,發動大規模瘋狂攻擊,日軍越戰越多,越戰越狠,

  不容我守兵踹息。中國守軍視死如歸、沉著應戰,包括衛生兵、輜重兵、炊事兵全部組織起來,上陣殺敵,拼死抵抗,雙方反復肉搏,連續擊退日軍數次進攻。第83師247旅494團在堅守筆架山小桃園陣地中,打退日軍7次沖鋒,數百官兵陣亡,陣地工事、戰壕都被炮火炸平了。兇狠的日軍飛機不停地在山間盤旋,每扔一顆炸彈下來,都有士兵被炸飛起來。堅守陣地的官兵們一天多沒有吃飯喝水,加上煙熏火燎,嗓子都快要冒煙了,但卻無一人后退。輕傷員堅持戰斗,重傷員無暇送走,能動的躺在地上幫助裝子彈。戰斗中,一顆炮彈忽然落在指揮所,團長負傷、副團長陣亡。戰至中午,涌泉莊、上堡子、郝家臺等陣地的所有工事都被蕩平,我守軍傷亡極重。古北口長城抗戰,余錦源第494團及補充團將士傷亡約四分之三。

(圖為: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長城抗戰畫史》
(圖為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長城抗戰畫史》
(圖為:第八十三師參加長城抗戰主要軍官二四七旅四九四團團長余錦源)
(圖為第八十三師參加長城抗戰主要軍官二四七旅四九四團團長余錦源)

  戰后,離家近十年的余錦源,給他母親帶回一件禮物:一件身著十幾個彈孔的戰袍,至今在家鄉傳為佳話;并留下一根養傷期間使用的木拐棍,是唯一幸存至今的見證物。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長城抗戰中,中國軍民同仇敵愾,頑強抵抗、浴血奮戰,古北口戰役歷時二月余,守軍將士以窳劣武器拼新式武器,以血肉之軀御日寇入侵,給驕橫一時的日軍以沉重的打擊,斃傷日軍5000余名,抗戰將士傷亡10000余人。戰時,著名戲劇家詩人田漢親臨戰場,目睹了戰斗情景,以古北口長城抗戰為背景,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即現國歌。當我得知國歌的來歷后,從此每當聽到國歌響起,我腦海便浮現父親的身影,便浮現成千上萬參加長城抗戰的英雄的中國將士的身影,便浮現四萬萬中國人民歷經14年前仆后繼、浴血抗戰的身影!

  我的父親余錦源,本名余正淮、字匯淵,1904年10月生于四川省金堂縣繡水鄉,少時就讀于成都錦江公學堂,在這里學習三民主義、接受民主、進步、革命新思想。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向往革命,瞞著家人,靠親友資助,奔赴廣州,趕上8月14日入學考試,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刻苦學習,成績優秀。

  入學不到半年,便主動請纓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東征,參加了綿湖、淡水、惠州等戰役。10月14日,攻克惠州戰役中,被調派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見習,第一次步入國民革命軍指揮機關學習。

  1925年6月23日,參加了由共產黨人蘇兆征鄧中夏組織的、廣州革命政府支持的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省港罷工沙基大游行,遭到英法侵略軍的血腥殘殺,走在隊伍前列的黃埔師生,當場死難27名(又記31名)。

  1926年,任黃埔軍校潮州分校中尉區隊長、副隊長、上尉隊長。同年底,因北伐戰爭開始,潮州分校停辦。當時武漢已形成與南昌相對峙的左派政府,周恩來、鄧演達、宋慶齡等人都在那里,革命形勢如火如荼。余錦源與第三隊隊長廖運澤(黃埔一期生中國黨員)、第三區隊長楊德亮等人堅持將學員帶去武漢,經過半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于1927年1月到達武漢,投入了北伐戰爭。余錦源調國民革命軍任連長、營長、團參謀長、團長,參加了兩次北伐,出生入死,完成艱難任務,累立戰功,為打倒列強、鏟除軍閥、統一祖國英勇戰斗!

  “一·二八”事變后,日本加速了侵華步伐,1933年2月,日本侵略軍侵占熱河省,接著進攻長城要塞。這時,擔任83師團長的余錦源,參加了著名的古北口長城抗戰、血戰南天門。

  1937年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開始,余錦源長期戰斗在抗日第一線。8月,任國民革命軍團長、副旅長、旅長,率部北上,馳援南口,再次奮進古長城腳下,與日軍遭遇冀北平西,于門頭溝髫髻山、青白口、立石嶺、東馬蹄、太子墓、大村村、莊戶洼及易縣浴血奮戰。10月,率部參加了國共合作、協同作戰、重殲坂垣師團為主力的侵華日寇的山西忻口-太原會戰,兼任忻口左翼地區指揮官,率部與日軍激戰20余日,多次擊潰日軍,達成克敵之光榮。1938年春夏,率部參加了晉南抗戰、臺兒莊-徐州大戰,兼任晉南北兵團指揮官率部

  參加了臨石、趙城、洪洞、臨澤、翼城、沁水、中村車站、塔兒山、晉南三角地帶等處抗日之役。同年秋,調190師任少將副師長,后任師長、第10軍副軍長,陸續參加了一系列戰役,武漢會戰廬山山南抗戰、星德鐵血阻擊戰,任東西孤嶺作戰主官,經歷“血染東孤嶺”“西孤嶺偉壯戰役”,至日軍尸橫遍野、寸步難行。率部參加粵北抗戰,赴新豐、從化、大崗嶺前線與日軍作戰。率部參加南昌外圍戰、贛江撫河間抗戰、皖南冬季攻勢、錢江南岸抗戰、浙東蕭山抗戰、湘西抗戰、長沙第一(策應)、二、三、四次(長衡)會戰、浙贛路會戰之西段作戰等。

(圖為: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抗戰建國大畫史》余錦源在從化抗戰前線)
(圖為: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抗戰建國大畫史》余錦源在從化抗戰前線)

  1941年,調任第十軍副軍長兼江西吉泰師管區司令。這期間,曾親率部隊破獲緝拿處決江西省偽主席大漢奸蕭淑宇,為國鋤奸;曾大力支持由胡蘭畦(黃埔武漢六期女生)主持的左翼團體“上海勞動婦女抗日救國團”“江西戰時兒童保育農場”,曾與在贛南主持工作的蔣經國共同研究抗日事宜。

  1944年衡陽會戰后,余錦源任第十軍代軍長兼第三師師長,又率部參加桂柳會戰,后部隊開赴重慶。1945年2月,任第14軍中將軍長兼重慶衛戍總司令部直轄地區渝市地區指揮官,拱衛陪都重慶,直至抗戰勝利。余錦源發揚“不要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的黃埔精神,在抗日戰役中,特別勇敢、戰功赫赫、功勛卓著,所率部隊獲譽“忠勇兒女”“忠勇部隊”“特別能戰斗的部隊”,獲評“作戰成績最優、軍風紀最優部隊”,獲頒國民政府[華胄榮譽獎章]、[干城甲種一等獎章]、[忠勤獎章]和[抗日戰爭勝利勛章]等。在渝期間,代職保送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三期學習,支持愛國民主運動,郭沫若曾書贈大幅單條勉勵之。

(圖為:愛國革命——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主題展圖片)
(圖為:愛國革命——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主題展圖片)

  抗日戰爭勝利后,調離軍界,到中央警官學校任中將副教育長。其間,赴臺灣進行考察;為了感恩母校,以校訓“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題詞;為了感恩家鄉,捐資修建“綉水學堂”。

  1947年夏,原國民黨72軍在山東泰安被解放軍全殲。72軍原系川軍,部屬士兵多為川人,因此受命赴魯,重新組建72軍,余錦源任軍長。“大家不打了,都是中國人。”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戰役中,余錦源率部15000人戰場起義,加快了淮海戰役的結束,避免了雙方的傷亡。

  余錦源和72軍的高級軍官到了解放軍部隊后,三野派政治部唐亮、鐘期光主任領導學習。其間,陳毅司令員到三野總部宴請余錦源等將領,望其返江南以后,作些宣傳策反工作。

  1949年10月中旬,返回四川,居住成都,拒絕任何任職,拒絕赴臺赴港,堅持遵從陳毅司令員的囑托“作些宣傳策反工作”,為家鄉成都、金堂和平解放貢獻力量!并堅持與陳毅司令員的承諾“回四川生產”,遵從孫中山《建國大綱》“建設之首要在民生。故對于全國人民之衣食住行四大需要,政府當與人民協力,共謀農業之發展,以足民食;共謀織造之發展,以裕民衣.....”,興辦實業,籌建農場,紡紗

  織布,積極參加街道學習,積極購買新中國發行的第一次國債,支援新中國建設。

 2005年,余錦源獲頒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將領)紀念章];2015年,獲頒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將領)紀念章](編號502)。
2005年,余錦源獲頒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將領)紀念章];2015年,獲頒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將領)紀念章](編號502)。

  今年,是黃埔軍校建校百年之紀念,也是父親參加黃埔軍校學習百年之紀念。走進新時代,奮進新征程,讓我們高唱《義勇軍進行曲》,發揚黃埔精神,發揚抗戰精神,為祖國統一、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義勇軍進行曲》手稿)
(圖為《義勇軍進行曲》手稿)

  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在神州大地上回響,激勵著億萬中華兒女,為祖國統一、民族復興而英勇奮斗,不斷前進!(文:余萬祥)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自拍亚洲一区欧美另类 | 日韩中文字幕美少妇视频 |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视频 | 私人尤物在线精品不卡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 | 亚洲精品萝福利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