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四川“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助力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成都市舉行,旨在充分發揮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獨特優勢,助力鄉村振興、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
四川地處長江黃河上游,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農業大省、科教大省,同時也是民族大省。四川有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第二大的藏族聚居區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區,少數民族人口達599.4萬。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幅員面積 30.5 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 62.8%。
長期以來,民族地區由于地理區位、基礎設施、交通條件等諸多因素影響制約,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包括民族地區在內的鄉村振興是我國的重大發展戰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對于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各民族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鄉村振興中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是創新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和資源利用方式。在堅持抓好專業化的同時,怎樣做到產業的融合匯通、相互賦能?一場高質量對話在座談會上展開。圍繞“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等話題,參會代表以“一片樹葉助力鄉村振興”“新社會階層人士助力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做好‘統、引、聯’,推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為主題,進行了案例分享。
“我呼吁廣大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發揮各自所長,密切相互合作,參與到鄉村振興和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中去!彼拇ㄊ∥y戰部副部長張榮表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力量,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解鎖了業態創新和方式創新,造就了大量的發展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