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cxw > 中新網四川

四川省直大型灌區“六化”建設2025年前全面完成
2024年01月18日 13:56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18日電 (記者 何浠)記者18日從四川省水利廳獲悉,2023年,四川6個省直大型灌區供水量近100億立方米,占到全省總供水量的四成多;其中,向工業、生活、生態供水40余億立方米,占總供水量45%,多元供水持續增加。

  據了解,在四川省6個省直大型灌區中,都江堰灌區運行已2280年;20世紀60年代以來,武引、升鐘、玉溪河、長葫、青衣江灌區先后建成投運,覆蓋成都平原、川東北、川南經濟區13個市70個縣(市、區),有效灌面、糧食產量、供水人口、供水總量在全省占據重要地位。

  圖為四川省大型灌區高質量發展大會現場。四川省水利廳供圖
圖為四川省大型灌區高質量發展大會現場。四川省水利廳供圖

  與此同時,一些歷史上形成并長期存在的管理體制機制也制約著大型灌區發展。例如,都江堰灌區內的黑龍灘、通濟堰灌區,武引、升鐘等灌區地跨2至4個市(州),均委托主要受益市代管,市(州)間有時相互掣肘,管理不順、機制不暢,存在省上和市(州)“兩管兩不管”的問題;此外,工程維養投入不足,水資源調度缺乏統籌,市(州)間難以實現均衡受益。

  對此,2021年以來,四川水利廳黨組立足大型灌區歷史原因和矛盾問題,著眼長遠、系統謀劃,以一體化為統攬,以管理體制機制調整為關鍵,全面實施一體化、信息化、標準化、規范化、企業化、半軍事化“六化”建設,大型灌區由內及外系統性重塑、整體性提升,新優勢全面構建、新形象全面樹立。

  一方面,原有體制壁壘徹底打破。改革以來,原委托代管的黑龍灘、通濟堰、武引、升鐘、青衣江灌區收歸省管、掛牌運行;強化龍泉山灌區三岔水庫的過水功能,實現水資源一體化管理。亭子口、向家壩灌區收歸省級統一建設、統籌推進。

  圖為武都水庫。四川省水利廳供圖
圖為武都水庫。四川省水利廳供圖

  “資源管理實現了從‘粗放低效’到‘集約精細’的大突破,一體化管理優勢充分彰顯。”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灌區春灌供水22億立方米,連續三年實現滿栽滿插,助力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建設;抗旱輸水3億立方米,抗旱成效顯著;都江堰向黑龍灘、通濟堰等尾水灌區供水8400余萬立方米,較往年增加四成以上;大運會期間,都江堰灌區高效供水補水4億立方米,保障賽事成功舉辦。

  與此同時,四川大型灌區工程短板加快補齊,落實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資金40余億元,爭取增發國債資金15余億元,已改造提升重要樞紐350余座,骨干工程2300余處。

  當前,四川省直大型灌區正處于“上半篇”與“下半篇”文章轉段過渡時期。據悉,“下半篇”文章主要任務是發揮統籌管理的一體化優勢,高效調度配置廳機關、市州、灌區管理單位等各方力量,進一步完善灌區運轉機制,縱深推進“六化”建設,重在“補短板、鍛長板、樹樣板、增效益”,加快一體管理“化學反應”,以高效管理模式和先進技術裝備實現灌區“減員增效”、提檔升級,建成現代化灌區。

   圖為百丈水庫溢洪道閘房標準化改造。四川省水利廳供圖
圖為百丈水庫溢洪道閘房標準化改造。四川省水利廳供圖

  根據四川水利廳安排部署,2025年前,四川省直大型灌區“六化”建設全面完成,都江堰“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灌區榜樣成功打造,灌區管理機制科學高效,數字化、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大幅提升,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全面增強,整體水平走向全國前列。增量灌區“一體化”管理效益充分發揮,全省骨干水網運管水平大提升,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喷水精品视频 | 亚洲网站入口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本一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 | 先锋影音亚洲国产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