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cxw > 四川觀察

2023年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十件大事發布
2024年02月05日 09:33 來源:四川觀察 編輯:曹惠君

  2023年,四川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和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大力實施“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聚焦重點改革任務攻堅克難,黨中央部署重大改革及時在川落地,自主創新改革取得新突破,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一、圍繞落實“四個發力”重要要求縱深推進改革

  召開省委深改委會議,對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提出的“四個發力”蘊含的改革任務進行系統部署。圍繞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深化改革,加快完善重大創新平臺體系,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制定關于建設高水平創新聯合體構建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機制的實施方案;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制定關于全面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激勵改革,持續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圍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改革,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實施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加快推動數實融合發展,形成3個萬億級產業集群,4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2023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圍繞推進鄉村振興深化改革,改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省級資金補助方式,建成全國首個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中心庫,出臺四川省育種聯合攻關實施方案;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都、瀘縣等市縣獲批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試點。圍繞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深化改革,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高質量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任務基本完成,全省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不斷提升。

  二、健全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的制度機制

  結合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鞏固深化“第一議題”“第一課程”“開春第一班”等制度,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計劃的意見》,發揮領導干部領學帶學促學作用,突出黨的創新理論在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中的主課必修課地位,健全黨員干部理論教育培訓長效機制,推動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

  三、實施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建設行動

  系統謀劃推動區域市場一體化,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聯合重慶出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建設行動方案》。加快完善市場設施,構建互聯互通流通體系。協同完善市場規則,促進市場高效規范運行,發布首批7項川渝“一件事一次辦”事項、川渝34項“免證辦”事項、9項川渝跨區域數字化場景。簽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司法協作框架協議,出臺川渝省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目錄。協作促進市場流通,推動要素跨區域高效配置,建設川渝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整合開放大型儀器設備超1.3萬臺(套)。強化市場監管,持續破除各類市場壁壘。打造區域市場制度協同軟環境和市場設施聯通硬環境,助力區域經濟發展能級穩步提升。

  四、部署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省委召開十二屆四次全會,出臺《關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決定》,按照“抓好兩端、暢通中間”工作思路,圍繞興產業、活要素、優服務、強治理,突出抓好牽引性改革,在擴權強縣、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公共資源高效均衡配置、社會治理協同等方面積極探索,更大力度激發關鍵要素活力。研究制定《深化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攻堅破難,實現突破性進展、取得標志性成果,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探索四川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子。

  五、穩妥有序壓茬推進機構改革

  省委常委會和省委編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機構改革有關工作。突出重點領域圍繞10個專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制定《四川省機構改革方案》并按程序報黨中央、國務院批準。改革方案主要包括調整優化金融、科技、社會工作等重點領域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持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調整完善鄉鎮(街道)機構設置和管理體制,落實人員編制優化配置和領導職數管理要求等任務。統籌推進機構改革組織實施,召開全省機構改革動員部署會,制定省本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嚴明機構改革紀律要求,確保我省機構改革目標任務不折不扣圓滿完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提供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六、推進差異化改革試驗和集成授權改革試點

  創新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支持成都、宜賓、攀枝花、廣安等地開展差異化改革試驗,“一中心一方案”支持綿陽、宜賓—瀘州、南充—達州建設省域經濟副中心,支持樂山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能級。制發《集成授權改革試點方案》,在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綿陽科技城新區等9個國家級和省級新區、開發區開展試點,探索以清單式批量授權方式,賦予試點區域高質量發展亟需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并配套一攬子支持政策。通過試點區域提需求、省直部門研究論證、省委改革辦統籌供需對接,出臺9個集成授權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和省級授權、支持事項兩項清單,推動下放或委托授權事項25項、支持事項249項。召開改革試點專題會和現場推進會,推動改革試點穩步推進。

  七、探索建立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推動欠發達縣域加快追趕跨越發展,聚焦重點領域補短板強弱項,以超常舉措推動欠發達縣域加快振興發展。建立健全先發帶后發、先富幫后富的體制機制,出臺《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十條措施》,召開全省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推進會,在產業發展、企業培育、市場開拓、勞務轉移、飛地園區建設等方面開展幫扶合作,持續推進深度融合,促進共同發展進步。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示范帶動作用,以產業幫扶為主攻方向,引導資本、技術、信息等各類要素向欠發達縣域集聚。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與欠發達縣域結對共興,深入開展縣企結對合作,全力推動托底性幫扶落地見效。

  八、建立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1+2”政策體系

  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出臺《四川省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升行動方案》,部署開展5大提升行動,同步出臺促進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細化完善工作舉措253條,形成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1+2”政策體系。出臺全省政法系統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18條政策。激發經營主體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有效推動民營經濟實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2023年,全省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2195.1億元,同比增長5.6%;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民營經營主體達876.76萬戶,同比增長9.04%。

  九、探索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縣域和特色區域試點

  落實保護第一、突出傳承優先,出臺《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雙試點”總體方案》,建立四川省實施財政支持歷史文化遺產綜合保護利用縣域試點和特色區域試點聯席會議,3年內投入6.5億元,遴選20個縣(市、區)和50個連片區域(鄉鎮、街道)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試點。2023年,在7個試點縣、10個提名縣和15個特色區域試點,以保護管理為基礎,以價值挖掘為重點,以傳承發展為關鍵,以具體項目為牽引,加快推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傳承展示,促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探索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城鄉建設、鄉村振興、旅游經濟融合發展新路徑。

  十、啟動實施深耕善治三年行動計劃

  學習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社會治理向深耕善治轉型,出臺全省公安機關實施深耕善治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健全風險防控體系、捍衛政治安全體系、維護社會穩定體系等10項重點任務,將深耕計劃與平安四川建設、市域社會治理試點等統籌推進,協同推進反分維穩、禁毒防艾、反恐防暴等基層治理創新。推進深耕善治取得明顯成效,高質量打造風險防控體系升級版,公安機關“情指行”一體化運行機制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成都、達州、瀘州3市創建為首批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位居全國前列,全省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均下降29.9%,95%以上的矛盾糾紛在基層就地解決,堅決奪取了成都大運會安保全勝完勝,人民群眾對平安建設滿意度達98.85%。

  (來源:四川觀察)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天天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 三级AV永久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自在线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