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6日電 (唐倩)11月5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德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四川省第七屆青年川劇演員比賽決賽在德陽市圓滿閉幕。
來自14個市(州)、1個省級文藝單位、1所高校的86名演員入圍決賽。入圍決賽的優秀青年川劇人才為大家呈現了9場精彩競技,3場川劇惠民路演。這是《四川省川劇保護傳承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以來,四川迎來的又一川劇盛事,也是對川劇優秀青年人才的集中檢閱。

今年9月1日,《條例》正式施行,針對川劇保護發展熱點難點,著力推動川劇院團和劇目創新發展、推動川劇投入保障和人才培養、推動川劇宣傳普及和創新推廣、著力推動川劇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圍繞“有人演”的問題,《條例》對人才培養問題作了重點規范,分別從人才培養、職稱評定、薪酬激勵、社會保險、轉崗就業等方面做出規定,同時,規定省和相關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教育等主管部門應當指導和支持開展川劇進校園工作,激發青少年對川劇的濃厚興趣,目的是讓川劇傳承創新發展后繼有人。川劇振興有“法”可依,演員培養方面“青黃不接”的現象,也有望在國、省藝術基金和各級財政的支持下,陸續破解。
不久前,成都市文化藝術學校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開學典禮——成都市川劇團委托培養“川劇少年班”闊別十二年后重新啟航,迎來了一批12到14歲的少年。
本次“川劇少年班”的重啟,旨在傳承與弘揚川劇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未來川劇藝術的接班人。為了加強川劇梯隊建設,吸引更多人才,此次川劇班實行全額獎學金覆蓋、住宿費全免的政策,畢業之后可通過考試獲得成都市川劇團編制。因此,除了自幼受家庭熏陶、具備一定戲曲基礎的“小戲骨”,少年班也吸引了很多對川劇藝術充滿好奇、從零開始的“白紙”新生。他們眼神中閃爍著對未知挑戰的渴望與對川劇藝術的熱愛,紛紛表示將全力以赴,學好川劇,傳承國粹。

南充市川劇團黨支部書記李鴻斌也曾表示:“我們計劃邀請名家名師進團講課,主攻唱腔、表演,帶來更符合時代潮流的創作理念,讓川劇四大河道流派之一‘川北河’更接地氣!
早在2016年,南充市川劇團與四川省服裝藝術學校聯合開辦“川劇非遺傳習班”,首次篩選出40名學員進行培養,此后8年未招生。李鴻斌說,在《條例》的支持下,已有多所市屬中小學表達意愿,希望能建立川劇人才選拔基地,“預計明年3月,能為川劇再次‘選苗’!
《條例》還注重川劇推廣傳播,圍繞“有人看”的問題,規定省和相關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川劇保護傳承納入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和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采取政府購買等方式,組織川劇藝術表演團體到基層單位開展巡演,開展公益性演出活動和川劇優秀劇目惠民演出。組織開展川劇傳播推廣、展示展演等活動,提高川劇文化影響力。
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指導,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六屆川劇節暨四川省第二屆川劇匯演活動,從2024年9月到11月,先后推出41場集中展演,舉辦13項配套活動,大幕戲、折子戲……讓戲迷們過足了戲癮。
“政府買單、百姓看戲”的福利還遠不于此。由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2024“薈萃蓉城”精品劇目惠民展演暨第七屆天府戲劇季活動也正在如火如荼舉行。12部精品劇目、30場精彩演出,名家名角齊聚一堂,惠民票價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看大戲。
《條例》的頒布實施,是川劇人的一劑“強心針”,也是川劇振興事業的沖鋒號。《條例》中提到,省和相關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應當推動川劇與旅游深度融合,優化資源配置,發揮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作用。
4月20日,曾經廣受國內外觀眾喜愛的《川劇秀——傳奇變臉》復演,錦江劇場內叫好聲、喝彩聲此起彼伏。這是時隔3年后,《川劇秀——傳奇變臉》再度拉開大幕。
借助《條例》頒布實施的影響力,國慶節期間,《川劇秀——傳奇變臉》點燃成都演藝市場,7天連演23場,更是在多個售票平臺登上熱榜?梢哉f,今年國慶假期,川劇演出算是接住了國慶旅游這波“潑天富貴”,讓廣大來蓉游客在欣賞川劇魅力的同時還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