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2日電 經過學員招募、學習意向調查、課程計劃設置,日前,由成都市社會組織發展專項基金支持,成都市雙流區社會工作者協會舉辦,采用國家開放大學社區營造課程體系的雙流首屆社區營造師培訓班正式開班學習。
近年來,雙流區社工站(室)實務中存在重人群服務、輕社會治理的短板,服務中活動化、項目化問題突出,導致工作同質化嚴重,成效感與專業性較弱。
為了優化雙流區社工人才結構,提升社工站(室)乃至村(社區)總體社區營造能力,培養具有開放思維、整合性工作能力的社區營造師,今年雙流區社工協會爭取成都市社會組織發展專項基金舉辦“轉意識,促融合”社區營造師資質培訓。培訓班共招募學員21人,所采用課程與國家開放大學社區營造師培訓平行一致,分為必修、選修、實操三大模塊,教師來自清華、北大等高校及全國社區營造頭部機構的領軍人才,尖貨多、含金量高。截至目前,已進行了4次線下培訓。

首次培訓特意邀請打造“鄰里月臺”的空間營造講師張利君與學員們開展了“導—學”見面會。張利君以“世界咖啡館”工作手法,帶領學員熟悉社區營造45種技術,并通過不同議題中技術的交叉、變換應用,破除學員固化思維,喚醒社工整合社區工作法的意識。通過熱烈的分組討論,結合前期問卷調查與學員意愿,21名學員劃分為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慈善社區建設、社區公共空間營造、社區文化發掘與創新4個主題共學小組,選定組長,并約定本次培訓會后,學員提交線下實踐計劃表,以便導師提供針對性團體輔導。
打造了首屆“全國社區公共藝術節”社區文化營造講師楊玲,在《促進社區文化認同的實務工作方法》課上詳細闡述了促進社區文化認同的各種工作方法,用理論加大量的實例,向學員印證社區文化塑造可以貫穿所有社區場景,具有極為廣泛的應用價值,讓學員茅塞頓開。
成都社區行動公益發展中心創始人韋羅東在《協商議事參與式培訓》中,以兩個“W”、一個“H”為引導,通過大量案例分析論證了協商議事在社區治理中的必要性,并運用案例比對、角色扮演、分組討論等多種方式將協商議事相關理論知識轉化為實操方法,生動有趣的授課形式非常吸引眼球。

在《參與式社區互助體系建設》課程中,國開首批社區營造師職業技能培訓師閔雄介紹了以義倉為代表的參與式社區互助體系的概念和建設方法。通過闡述,使學員們了解到建立良好的社區關系和鄰里互助的友好氛圍可以實現社區的共同發展和提高,從而進一步拓展了學員們的思維,為學員們的社區營造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據悉,社區營造師培訓期將持續進行,學員們通過提交學習報告、社區營造實踐案與報告等,可獲得社區營造師結業證書,未來將進入雙流區社會工作人才庫,為雙流社區治理貢獻更多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