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是一家聽障人士餐廳,(可能會)給您帶來不便。麻煩請您到桌掃碼點單,謝謝!”在成都高攀路有一家輕食餐廳,店內的所有店員都是聽障人士,每個月為市民提供5000余份美味餐食。從2021年第一家店開店至今,這個無聲輕食餐廳逐漸演變成連鎖品牌,目前全成都已有5家,分布在錦江區、武侯區、青羊區等,餐廳讓30多位聽障人士通過雙手自食其力。
餐廳全部員工是聽障人士
開店至今每月出餐5000余份
1月5日下午2點過,在成都高攀路“小滿無聲·輕食”餐廳內,接單機器傳來聲響,有客人下單了一份雙蛋雞胸肉谷物碗。30多平米的小店內,幾名店員迅速行動起來,煎蛋、加熱、切菜、加肉……不到6分鐘,餐品出爐,店長越越(化名)給顧客送去。
整個過程中,店里只有煎蛋時的滋滋聲響。這或許是成都最安靜的餐廳,店內所有店員都是聽障人士,6名全職、2名兼職。店鋪進門處放著“聽障人士餐廳”的招牌,店內都是掃碼點餐,還為有服務需求的顧客準備的手寫板。
2021年,在成都做餐飲多年的小伙子關帥被一個朋友找上,朋友一直密切關注殘疾人就業問題。朋友詢問關帥能不能幫忙解決幾個殘疾朋友的就業問題。關帥靈機一動,想通過易操作、標準化的輕食為切口,就在高攀路做試點,店鋪全部邀請聽障人士做員工。“作為企業,既能讓餐廳賺錢,又可以解決聽障朋友就業問題,實現雙贏的結果。”店鋪從2021年開店至今,每個月可以提供5000余份美味餐食。
老板回應質疑
從未宣稱是做公益,店鋪靠產品活下來
關于店鋪取名叫“小滿無聲·輕食”,老板關帥解釋,“相較于普通人,聽障朋友的人生不是特別圓滿。‘小滿’的意思是,人生不用如此十全十美,小小的滿足也是可以的,小滿則安。”
有人質疑,關帥是不是在利用殘疾人士炒作。關帥覺得:“以前我從來沒有宣稱我們是做公益,也沒有強制消費,是靠正常的商業運作賣餐。顧客覺得好吃就下回再來,覺得不好吃就不來,我們是靠商業活下來的,不是靠聽障人士餐廳(的牌子)活下來的。我自始至終都覺得是在做商業、做產品。”關帥透露,他們店里聽障人士的薪酬和普通員工一致。
截至目前,關帥的無聲輕食餐廳已在全市范圍內開了5家,分布在錦江區、青羊區、武侯區等,店員大部分由聽障人士擔任。規模大的高攀路店有8名員工,全部是聽障人士,規模小的店由一名店長配備4名聽障員工。5家餐廳共解決30多位聽障人士就業問題。
記者 顏雪
(來源: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