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11日電 (高文鐘)“薔薇一般要種在土下30至45厘米,這個坑要再刨深一點,兩株之間的種植距離要達到50CM,確保根系互不影響。”近日,在四川煙葉復烤有限責任公司會東復烤廠停車場旁,測距、挖坑、掩土、澆水,干部職工分工協作,正合力移栽著老廠種植了7年的薔薇,為剛自主修舊利廢搭設好的停車場花架增添綠意。
“這84株薔薇是7年前我們自主種植在老廠,用來美化廠區的。”綜合管理員楊曉紅說,會東復烤廠老廠在政府征收結束后就要拆了,這次修舊利廢,正好將它們搬到新廠,種植在停車場花架上,薔薇長大開花,還可以遮陽。
遠遠望去的一片綠,和這座園林式工廠渾然一體。
2021年10月,會東復烤廠易地技改項目建成投產,按照會東縣國有土地及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要求,老廠進入政府待征收狀態。
淘汰的煙機設備嚴格按照專賣管理要求進行評估和分類后,實施全程監督、全程押運、規范處置;部分廠房的鋼結構利舊到新廠,搭建煤渣棚;綠化苗木也通過斷根移栽,搬到了新家。會東復烤廠成立了資產利舊工作小組,通過集思廣益、頭腦風暴,不斷找出降本增效新價值。
“新廠停車場目前還沒有遮陽設施,如果從市場上整體購買停車棚,新廠近100個車位,估計要花30萬至40萬。”
“我們可以利舊老廠的燈桿,所有尺寸大小都一樣,只需進行切割、焊接,自主搭建停車棚。”在會東復烤廠資產利舊工作討論會上,小組成員何建平提出,老廠有60桿燈桿,目前還無用武之地,可以通過自主改造搭建停車棚。
“60桿燈桿,每根高6.58米。經初步設計,新廠車棚按3.2米高進行搭建測算,利舊資產可以滿足近50個停車位的車棚搭建。”在經過圖紙設計后,楊曉紅利用自學CAD制圖,給出了精確的數據。
“以循環再利用為出發點,推行修舊利廢,本著能用盡用原則,發揚‘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勇于創新’的‘平庫精神’,從集約化、高效化著手,全力自主搭建停車棚。”會東復烤廠一線黨員顧國元說,資產利舊工作要深入挖掘老廠廢舊物資的盤活潛力。于是,一場翻新再用的行動在會東復烤廠悄然展開。
拆除燈桿,先要進行詳細檢驗,評估好使用情況,才能為后續的修復和安裝提供依據。干部職工對拆卸下來的廢舊燈桿物資進行分類整理,根據檢驗結果,對燈桿破損、生銹情況進行相應修理。等比切割、對縫焊接、刷上綠漆,熟練地操作著各種設備,新廠的停車場,成為會東復烤廠干部職工自主搭建、展示技能的“舞臺”。

2018年,會東縣城北改造,老廠周圍成為公園。為了裝飾廠區邊線圍欄,融入城市建設,提升企業形象,干部職工自主育苗了84株薔薇花,栽種在圍欄旁。經過7年的悉心照料,薔薇已經長大,環繞在廠區圍欄之上,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把薔薇像鐵樹、三角梅一樣進行斷根,然后移栽到新廠停車場花架旁,再過幾年,不是可以爬滿花架?還能融入廠區綠化建設。”在思考是用篷布還是其他材料做遮陽時,參與自主育苗薔薇的一線員工王翠提出了新穎的想法。
經過一番激烈的論證和討論后,為進一步提高薔薇花的成活率和養護措施,會東復烤廠干部職工決定向專業的園林公司請教薔薇的移栽技巧,深入學習薔薇花生長習性、根系結構,了解移植的最佳時機、土壤條件、澆水頻率等。
做好充分準備之后,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黨日活動孕育而生。黨員和青年員工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分成各個小組,挖坑、栽種、回填、澆水、施肥,齊心協力移栽著84株薔薇。
“移栽薔薇,形成天然的遮陽植物,不僅能為停車場提供陰涼,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停車場的溫度。花期時美不勝收,能為職工和客戶提供更加舒適的環境。”望著親手栽種的薔薇,2023年新進員工何怡說,仿佛夏天的綠蔭蔽日,綠葉與花蕊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這不僅僅是一種視覺的美感,更是企業內在精神的體現。
一月過去,薔薇花漸漸適應了新的環境,開始茁壯成長,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鮮艷動人。
把節能降耗始于心,讓修舊利廢踐于行。這次廢舊資產重新利用,是會東復烤廠一次勇于創新的實踐,堅持把修舊利廢作為降本增效的有力抓手,不斷強化廢舊物資管理,著力提高廢舊物資利用率,推動降本增效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