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24日電 (任露瀟)發生勞資糾紛時,職工維權往往面臨難度大、成本高的問題。近年來,平武縣總工會通過創新打造“1+3+N”勞動爭議調解機制,通過整合力量做“加法”,讓職工維權從“單打獨斗”升級為“組團作戰”,實現維權成本做“減法”的目的,切實為勞動者保駕護航。
創新機制:“娘家人”組團出擊,異地維權圓滿解決
“過去職工維權就像闖關,我們的目的就是直接開一條綠色通道!”平武縣總工會負責人介紹“1+3+N”機制的精髓:以工會為“1”個核心,聯動司法調解、勞動仲裁、行業主管部門“3”大陣地,發動律師、老黨員、鄉賢等“N”種社會力量,形成維權“聯盟”。
這套組合拳在唐女士身上得到充分驗證。2020年入職成都某公司的她,因哺乳期被要求開具“純母乳喂養證明”遭解雇,公司還拖欠近3萬元工資。面對跨市維權、證據收集難等困境,工會迅速組建“維權特戰隊”,協助唐女士在成都、綿陽兩地聯動取證。歷經勞動仲裁、兩審訴訟,最終在2023年9月幫唐女士追回3.3萬元賠償。該案更在2024年入選“四川省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十大典型案例”。
要讓職工維權少跑腿,就得讓部門多聯動。據悉,平武縣總工會與法院共建的“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創新實施案件審查前置機制,即法院辦理勞動爭議訴訟案件時,先將案件派單給工作室,由工作室調解員先行介入,積極推動勞資雙方達成庭前調解,對調解成功的案件出具《民事裁定書》或《勞動仲裁調解書》等,使職工維權實現了“又快又穩”的目的。
實戰見效:4天追回工資,全年挽回損失134萬元
2024年9月,王某等5名網絡主播找到平武縣總工會,講述他們的困難——王某等人入職某MCN機構后沒簽勞動合同,工資采取日結制,公司以多種理由長期拒付報酬。
掌握情況后,平武縣總工會隨即派出法律援助專員。“公司雖然咬定工資日結,但招聘信息明碼標價月薪3000元,這就是電子證據。”調解現場,法律工作者湯云萍翻出招聘信息、主播們打卡記錄等證據,援引《勞動合同法》指出“事實勞動關系”成立,經過調解,企業當場同意支付13560元工資欠款,從維權到收款僅用4天。
這并非個案。2024年數據顯示:平武縣總工會通過“1+3+N”機制,19件調解案件全部“案結事了”,全年為38名職工追回欠薪、賠償金134萬元,調解成功率100%,有效推動多起勞動糾紛在“訴前調解”階段握手言和。
此外,2024年,平武縣工會累計組織線上線下法律宣傳活動12場,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000余份;組織各類法律服務活動4場次,組織全縣1200余名職工參加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知識競賽,以“娘家人”身份,為職工合法維權“撐腰壯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