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8日電 4月28日,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首批原生態產品“平武中華蜂蜜”在螞蟻森林上線銷售。這罐蜂蜜產自大熊貓國家公園內由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與螞蟻森林共建的關壩保護地。有網友評論說:“這罐蜂蜜和大熊貓是老鄉,妥妥是綠水青山的原味”。

2021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同年10月,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代表的中國首批國家公園名單正式公布。作為中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最獨特,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國家公園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探索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其實早在2020年,四川省就制訂相關管理辦法,著手構建由政府主導、以市場為主體、與社會組織多方合力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原生態產品”的品牌圈,探索生態產品的價值轉換,支持國家公園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3月,經過科學嚴格的申報和評定工作,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宣布:由平武縣關壩養蜂專業合作社生產的蜂蜜等11款原生態產品獲得“特許經營授權”,準許使用“大熊貓國家公園”Logo及帶有防偽功能和數字編碼的標識。

“聯合社會各方的力量,探索生態友好型產品的品牌建設,不僅是對本地經濟發展的帶動,我們更希望能以此進一步幫助當地社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社區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罐由農業合作社、銷售方、自然保護機構、公益平臺合力推出的蜂蜜“僅僅是個開始”。
位于大熊貓國家公園社區范圍內的關壩保護地,不僅是大熊貓的棲息樂園,更是近200種野生蜜源植物的生長沃土。這里的養蜂人傳承著古老的養蜂習俗,將圓木挖空即為蜂槽,放置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深山之中,養蜂人從不進行人工干預,每年只取一次蜜,被民俗專家稱為當地文化形態的“活化石”。

這種“人放天養、自繁自養”的原生態養蜂模式,不僅不會破壞國家公園的生態環境,還能進一步提高產品的生態價值。如今這些蜂蜜,在國家公園的特許經營模式下,通過互聯網的推廣,把大自然醞釀出的香甜分享給千家萬戶。
“這不僅能幫我們養蜂人增收,銷售的利潤還會重新回饋給大自然”,平武縣關壩養蜂專業合作社的李芯銳介紹:這批近10噸蜂蜜,分裝成15000份,通過螞蟻森林線上銷售。而作為這款蜂蜜的銷售方,杭州心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承諾:每一罐蜂蜜的銷售利潤都將定向捐贈給四川省綠化基金會,用以支持蜂蜜原產地平武縣的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在自然保護機構和社會企業的支持下,過去的十多年里,關壩保護地已經建立起了將高質量蜂蜜產品、中華蜂的傳粉功能和村民的生態保護等多重效益融為一體的‘生態公平’標準。螞蟻森林這次還專門為關壩的蜂蜜拿出平臺資源,無償進行銷售方面的推廣”,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創始人呂植向記者介紹:關壩保護地由螞蟻森林捐資參與共建,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負責在本地開展日常巡護、科研監測、社區發展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據了解,從2018年至今螞蟻森林已捐資聯合多家自然保護機構、公益組織,在四川陸續建立了關壩、福壽、老河溝、柏林、新龍、鞍子河共6個公益保護地,保護以大熊貓為代表的各類野生物種。目前,社會各方都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的指導下積極行動,在科學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共同打響綠水青山的“自然品牌”,幫助當地探索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路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