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2022四川大企業大集團發展峰會在成都舉行,會上發布了2022四川企業100強以及制造業企業100強、服務業企業100強、數字經濟企業50強等四個榜單。
榜單顯示,我省年營業收入過千億的企業達到了6家,較去年增加2家,分別為新希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通威集團有限公司。
入圍百強門檻持續上升
“輕資產”科技型企業現身
據介紹,這是四川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第19次開展四川企業100強排序、分析和發布工作,并推出《2022四川企業100強分析報告》(下稱《報告》)。《報告》著重對申報企業2020年與2021年度的營業(銷售)收入、利潤、資產、研究開發費用、從業人數等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報告》顯示,2022四川企業100強入圍門檻較2021年有略微提升,排在第100位的企業營業(銷售)收入為54.19億元,比2021企業第100強提升1.17%。放眼過去6年,從2016年入圍門檻20.48億元到今年54.19億元,四川企業百強的入圍門檻持續上升。
此次入圍的四川百強企業,在2021年的總營業收入達到31561.43億元,較2020年(27923.79億元)實現大幅增長,顯示出百強企業在疫情影響下依然保持了較強的發展韌勁,展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
與總營業收入額一樣,百強企業總利潤額也達到歷年來的一個峰值,為1453.72億元。其中,利潤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3家,超過10億元的企業達到36家。
總營業收入增長、總利潤增長,但百強企業的總資產額卻有較大回落,減幅甚至超過了萬億元。這一現象怎么看?
《報告》分析認為,一部分原因是傳統重資產企業逐漸退出競爭,在市場變動和行業改革下,一些企業開始向輕資產模式轉變;還有一些原因是部分互聯網科技型企業開始躋身百強,成為以輕資產取勝的“攪局者”,也使百強企業呈現出新的發展特征。
年營收500億元以上企業17家
營收分布較去年整體前移
《報告》指出,2022四川百強企業營收分布較去年整體前移,營收水平更進一步。6家企業年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年營收500億元以上企業有17家,較2021年增加1家。這17家企業年營業收入總額達18636.65億元,占100強企業年營業收入總額的59.05%,超過一半。還有48家企業年營業收入處于100億元至500億元之間,35家企業年營業收入在5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
從所有制結構看,本次入圍四川百強的企業,國有企業占多數,但較往年的數量有所下降。而得益于國家對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支持和推動,其他所有制企業隊伍逐漸壯大。
具體而言,有國有企業65家,其營業收入、利潤、資產、從業人數指標分別占100強的68.07%、72.24%、81.12%、57.64%。值得一提的是,與近幾年的趨勢一樣,國有企業的人均收入、人均資產、人均利潤等人均指標得到大幅提升,經營效益越來越好。
民營企業和其它所有制企業35家,較去年所有增加,在企業規模、人均指標等主要數據上仍然與國有企業有較大的差距。
從地域分布看,百強企業在各市州分布情況,與全省各地經濟發展狀況基本一致,呈現集中化、差距大的特點。其中,入圍企業數最多的是成都(72家),較去年增加2家,繼續維持著龍頭地位,也顯現出成都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壓艙石作用。而在企業經營效率上,不少市州的龍頭企業表現出不凡的實力。比如,平均收入利潤率前三的是瀘州、宜賓、達州,資產利潤率前三的是達州、宜賓、樂山。
企業研發投入是一大亮點
創新驅動戰略深入人心
研發領域呈現新氣象,是2022四川百強企業的一大亮點。
據介紹,其中80家企業研發費用投入總額444.3億元,平均每家企業投入5.55億元,較上次情況(4.37億元)有較大增長。
其中,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14家,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通威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投入均超過20億元。研發投入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達到74家,較去年均有所增加。研究開發費用增長率超過100%以上企業12家,大多數企業研發費用增長率超過10%。
這表明,隨著創新驅動戰略深入人心,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正成為當下大企業大集團追求可持續發展的一致行動。
點評
四川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梁勤:
在正視差距中爭當排頭兵領頭羊
大企業大集團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以四川企業100強為代表的大企業大集團,這幾年努力戰勝供應鏈危機、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搶抓機遇布局“新賽道”,夯實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構建創新鏈,保持了快速、健康、高質量發展。
雖然從數據上看,我省大企業大集團在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成績卓然,但與國際一流企業相比,差距仍然存在。在新經濟、新產業領域,特別是在供應鏈主導權、行業話語權、自主知識產權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
面對新的形勢任務,建議企業家準確把握發展大勢,努力用確定性的管理應對“烏卡時代”(即VUCA時代,意是指人們生活在一個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復雜性、模糊性的世界中)的那種不確定與風險,敢闖“無人區”、敢破“天花板”,以足夠的戰略耐性、頑強的戰術韌性、扎實的執行悟性、堅定的創新靈性擺脫對過去成功路徑的依賴,用新思維理解新時代,用新集合構造新生態,用新業績創造新未來。
記者 張守帥 史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