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春運,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內人流如織,進出港客流量同比增長逾九成,2月5日的客流量更是刷新了歷史新高,超過了17萬人次。

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出港旅客辦理好托運手續后,行李從值機柜臺出發走“地下通道”被運送至登機口,中途會經歷什么?進港旅客可以邊看“直播”邊領取行李,又是怎么實現的?近日,記者來到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地下負二層進行了探訪。
螺旋輸送+自動分揀
助力行李高效傳輸
返鄉回家、春節出游,旅客往往會因攜帶大量行李而需辦理托運。行李系統在機場保障鏈條里看似平平無奇,卻是旅客乘機體驗的重要一環。春運期間出行旅客大幅增加,行李托運服務又是如何保障的?
“你看,行李運送過程一旦發生堵包、運送超時或其他不正常情況,系統就會自動報警,并在屏幕上顯示出現問題的位置,我們就會立即通知人員趕至現場排查和處理。”天府國際機場機電設備部設備運行維護室主任助理任科冀一邊演示一邊介紹。在行李系統設備集控室,記者看到墻上大屏幕集成了各個環節的信息,顯示著行李運送實時狀況。
據任科冀介紹,從空間上看,機場行李系統跨越了四層,從出發層到分揀層采取了螺旋輸送的形式,既節約了空間,又提高了行李傳輸效率。旅客辦理好托運手續后,行李就會從值機柜臺“全程無人化”運送至各個相應的登機口附近的轉盤,而這一過程旅客是看不見的。
隨后,記者來到航站樓一層行李分揀區,看到整層樓內安裝有類似快遞分撥中心分揀系統的傳輸設備,放置在托盤里的一件件行李在上下兩層傳輸設備上奔跑著。現場幾乎見不著一名工人,只聽見自動化設備快速運轉的聲音。傳輸過程中,設備會自動識別條碼,將行李自動“分揀”并運送到旅客所乘航班的登機口附近轉盤,然后再由搬運工人將行李裝上飛機。
實時監控+信息顯示
旅客看“直播”領取行李
“整個行李輸送設備總長度約33公里,采用了高速小車分揀模式,傳輸速度最快可達每秒7米,而傳統的傳送帶傳輸速度每秒僅大約1米。”任科冀稱,由于傳輸速度快,旅客托運的行李從值機柜臺運送到最遠的登機口,也不會超過一刻鐘,常常是旅客還沒有登機,托運行李就已先裝上了飛機,不會因為行李托運保障問題而導致航班延誤。
在離港行李傳輸區的另一端,是進港托運行李傳輸區。幾名工人正忙著把剛從飛機腹艙卸下來的行李放在傳送帶上,一般只需2-3分鐘,傳送帶就會把一件件行李運至到達層行李轉盤處。記者注意到,每個作業操作區都安裝有監控,監控系統與領取行李轉盤處的航班信息顯示系統相連,現場作業情況被實時傳輸至顯示系統屏幕,旅客可以一邊觀看“直播”一邊領取行李,“這也監督著工人規范作業,如果遇有粗暴卸載行李的行為,也會立馬顯示在屏幕上。”
據了解,春運前,天府國際機場日均離港托運行李量為2萬余件,而進入春運后單日行李量最高已接近5萬件,日均行李量較平日增長了逾六成。“從托運行李增長量可以看出機場春運客流量增長十分明顯。”在春運來臨之前,機場就制訂了春運服務保障方案,并增派人力保障行李傳輸及時而通暢,全力保障旅客出行便捷而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