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
推動企業全生命周期“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集成化辦理,原則上惠企政策“即申即享”類事項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快申快享”類事項6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
近日,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一系列提升政務環境的舉措備受關注。
據悉,《意見》圍繞政務環境、法治環境、要素環境、創新環境等方面共出臺29條措施。其中,“營造便捷優質的政務環境,更大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意見》明確的首要任務,包含6條舉措。這些措施有哪些亮點?
6條舉措精準回應企業訴求
記者注意到,6條措施包括促進政務服務便利化、強化惠企政策落實、暢通市場準入和退出、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質效、降低招投標和政府采購交易成本、拓展涉企增值服務。
仔細翻閱文件后,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范逢春認為,《意見》總體體現了三個特點——集成性、精準性和創新性。
第一,《意見》強化了對政務服務的系統性設計和整體性部署,對辦事創業的各種“梗阻”進行靶向發力。例如,提出:推動企業全生命周期“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集成化辦理;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積極推進園區集成式政務服務。
“只有打破部門壁壘,統籌服務資源,推進服務集成治理,形成整體協作的運行體系和機制,才能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走深走實。”范逢春表示,《意見》推動政務服務理念從“條塊思維”向“整合思維”轉變,實現政務服務能級從便利化向增值化迭代升級。
其二,《意見》精準回應企業的“急難愁盼”。例如,針對企業反映的惠企政策知曉度不高、申請流程繁瑣、政策兌現不及時等問題,《意見》提出要常態化開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專項行動,建設“查報兌評督”平臺,同時將惠企政策分為“即申即享”和“快申快享”兩類,并分別設定審批時限,確保政策能夠迅速落地生效。
其三,《意見》深化數字技術創新與應用,提升政務環境數字化水平。例如,《意見》提出,加強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天府通辦”移動端建設;依托“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多種渠道,健全困難訴求發現解決機制;開發四川“政務服務碼”,打造“企業碼”應用體系,探索建立涉企服務“一碼通辦”、監管執法“一碼監督”模式。
“以數字技術賦能政務環境優化,才能更好地以‘政府有為’推動‘市場有效’。”范逢春表示,《意見》推動政府服務從“會用數據”向“善用數據”轉變,從“模糊治理”向“精準治理”轉變,使政府實現動態感知企情、智能科學決策、高效便利服務,進而能夠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大生態”。
更優政務環境提升企業獲得感
為何要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
當前,一些部門在履職過程中,還存在多頭監管、重復檢查等現象,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增加了負擔,在政務服務的流程、效率上有待優化提升。“優化政務服務,將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四川省營商環境咨詢委員會主任姜曉萍注意到,《意見》在“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跑動”上繼續突破,覆蓋了企業從進入市場到退出市場的全生命周期,力求打造環節更少、流程更簡、時間更短、成本更低、服務更好、效率更高的利企便民新模式。
這些政策也讓企業感受到了暖意。“明確規定審批時限,可以幫助企業合理安排項目計劃和預算,避免因等待審批而導致的額外時間和成本支出,增強了企業的發展信心和投資意愿。”京東方智慧交通事業部總經理王紀東表示,《意見》還提出“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質效”“逐步實現‘無感審批’、無紙化審批”,這將大大簡化審批流程,減少繁瑣的文件材料準備和提交環節,節省企業等待時間。
針對招投標領域突出問題,《意見》也明確提出要“降低招投標和政府采購交易成本”,“支持中標(成交)供應商開展政府采購合同融資、采購人結合項目實際減免履約保證金。推動各級政府采購項目全流程電子化比例達到80%以上。”
“這些政策提高了供應商融資能力、減少了資金占用,這對中小微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資金保障政策,保護了中小微企業權益。”成都達智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