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5日電 (岳依桐 湯雁)果農穿行田間,繁忙采摘綴在枝頭的蘋果;交易市場、物流基地一派繁忙景象,一箱箱蘋果被運往各地,為食客們帶來舌尖上的美妙滋味……11月,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仍處于火熱的“蘋果季”中。
這座位于大涼山深處的城市因著色好、糖度高、果肉脆、風味香濃的蘋果而聞名。經過六十多年精心培育和發展,鹽源蘋果已經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農產品,擁有以川、渝、滇、黔為中心,重點輻射湘、閩、蘇、皖、浙的國內市場和遠銷東南亞的龐大銷售網絡。
該縣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鹽源蘋果總面積達43萬畝,年產量65萬噸,綜合產值33億元。全縣蘋果從業人員約1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8.5%。鹽源蘋果毫無疑問是帶領民眾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不僅著眼如今蘋果產業的火熱發展,鹽源還布局長遠。除了積極引導發展更具優勢的早中熟品種外,近年來鹽源還合理規劃科技種植、冷鏈物流、精深加工、電商物流、休閑觀光等功能模塊為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已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
然而,在幅員面積8407平方公里的鹽源縣,不只蘋果飄香。低緯度、高海拔,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四季溫潤的高原立體氣候,造就了鹽源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突出的農業稟賦助力當地農業強縣建設“全面開花”。
據了解,鹽源主要的經濟作物為“三果一葉”(蘋果、花椒、核桃、烤煙),總種植面積超過240萬畝,其中花椒82.21萬畝、核桃116.17萬畝,也是全國花椒種植第一大縣、四川省核桃種植規模第一大縣。
麻味十足的花椒早已走出巴蜀大地,成為天南地北食客餐桌上的常客。鹽源花椒主要品種包括正路椒、大紅袍、油椒等,備受市場歡迎。花椒產業已經成為當地民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鹽源花椒總面積已達到82.21萬畝,其中進入盛果期面積已達57萬畝,產量達到12000萬斤,綜合產值達到20億元,雖然近年花椒單價有所下滑,但椒農花椒人均經濟收入3000元。當地還成立縣級青紅花椒協會助力產業發展,涉及到種植花椒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共106個。
“兩省三縣花椒交易市場”是該縣花椒的主要交易地。每年6月底至9月底交易高峰期時,該市場該日均干花椒交易量可達20萬斤。連續30余年來,到鹽源收購花椒的成都客商蘭敬菊說,鹽源花椒麻度高,產量大,品質好,在全國都比較受歡迎,銷量有保障。她年均收購量約40萬斤。
每逢花椒收獲季,34歲的潤鹽鎮龍口河村村民馬曲爾,會先將自家花椒樹采摘完,再到村里種植大戶的花椒地里務工。“每年賣自家種的花椒再加上到別家采摘花椒的工錢,能有五六萬元收入。”馬曲爾為家鄉花椒產業越來越好的發展而欣喜,“我們的收入也越來越高,生活一年比一年美。”
核桃產業是鹽源民眾增收致富的另一“法寶”。鹽源縣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縣核桃種植面積116.17萬畝,其中掛果面積近70萬畝。
當地核桃“明星品種”叫“鹽源早”,占全縣種植面積的80%左右,實現鮮堅果產量58000噸,折成干果29000噸,綜合產值5.4億元。據介紹,“鹽源早”品種具有早實早熟,豐產穩產,無大小年現象,抗病性強等優良特性。目前,該品種已經推廣到省內外十余個市(州)。

每年6月左右進入核桃收獲季,鹽源縣樹河鎮石門坎村早熟核桃收購點便熱鬧起來。洗果、漂空殼、裝袋等工序有條不紊地開展,一輛輛滿載青皮核桃的卡車則準備出發前往甘肅蘭州等地。在樹河鎮海子坪村村民董發珍看來,早熟核桃無疑是自家的“致富果”。她介紹說,家里種了二十畝早熟核桃,畝產達到一千五百斤,一年僅靠核桃就能增收超3萬元。
生機勃勃的核桃也帶動了當地核桃產業的整體發展。以成立于2015年的涼山州現代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現有“鹽源早”核桃果穗兩用園5000余畝,年產穗條600多萬芽;苗木生產基地410畝、嫁接技術員300余人,形成了“公司+農戶+專業團隊”的生產經營模式,業務遍及四川涼山、攀枝花、雅安、樂山、遂寧、綿陽、瀘州、資陽等地和云南、貴州、重慶部分地區。2021年,僅核桃生產、技術服務、加工、銷售,公司就創造綜合產值2142.6萬元。
在農業資源豐富的潤鹽大地,蓬勃的農業發展為書寫城市發展、鄉村振興的美好故事注入生生不息的動能,增收致富的例子不勝枚舉。據了解,下一步,鹽源將繼續全面推進農業強縣、工業富縣、文旅名縣“三大發展戰略”,堅持農業夯基,以現代農業為抓手,做大做強“三果一葉”優勢特色產業,持續擦亮“鹽源蘋果”金字招牌,因地制宜補充特色農業產業,為加快推進涼山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貢獻鹽源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