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首頁 > shouye > 中新網四川

珙縣:發揮“五老”優勢 當好青少年“引路人”
2024年12月18日 11:29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8日電 (吳平華 單華燕 何華)在珙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教育基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積極當好青少年的“引路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五老”宣講團。

  據介紹,2022年4月,珙縣動員組織長期從事文化、思想道德、法律、農業、經濟等工作,具有豐富實踐和宣講經驗、熱心青少年培養教育的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身份的“五老”人員,于2022年4月組建了珙縣關工委“五老”宣講團,共同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并持續建立完善“五老”常態化退出和補充機制、學習培訓機制和關愛激勵機制,不斷創響“五老”品牌。截至目前,全縣“五老”成員累計開展宣講活動1000余場(次),受教學生超10萬人次。

  珙縣擁有多元燦爛的民族文化、光榮厚重的革命文化、獨具魅力的文旅資源、豐富厚重的自然與文化遺產。珙縣科協、關工委等多部門聯合,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將珙縣烈士陵園、珙縣非遺館、錦繡村蠶桑產業園、王武寨苗族民俗館、上羅中影·紅色影院、孝兒鎮中學鄉村校園科技館等6個點打造命名為縣級青少年社會實踐教育基地。“五老”宣講團以基地為載體,從科學知識、理想信念、紅色文化、農業生態等方面對青少年開展教育引導,筑牢青少年成長之基。

  近日,在底洞鎮錦繡村蠶桑產業園,珙縣“五老”宣講團成員熊培海正圍繞科技養蠶開展宣講。說起種桑養蠶,很多人腦海中浮現出的第一個畫面是頭戴斗笠、身掛竹簍的農人,在青翠桑園間取葉的場景。這是存續千年的古老行業,賦予人們的傳統認知。但珙縣底洞鎮錦繡村的省四星級珙縣蠶桑現代農業園區,卻是集科研、試驗、科普、規模化養殖等功能為一體的縣域蠶桑產業良種推廣、新技術研發、新機具應用試驗示范基地。園區以先進的科技種植養殖技術和優質的產品質量,推動珙縣成為川南乃至全國蠶桑行業的引跑者。有了“五老”宣講團的“服務”,激發了青少年科學探索的熱情,在他們心里播撒了科學就是生產力、科技才能強國的種子。

  “走進非遺館,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我深刻感受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而宣講團的宣講,更是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激發了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的責任感。”珙縣米市街小學學生吳云粱說道。11月20日,在珙縣非遺館,“五老”宣講團成員正在開展一場以“非遺傳承”為主題的宣講活動。

  珙縣非遺館位于巡場鎮三合村,建筑面積3150平方米,于2022年10月1日正式運營,是以“國家級非遺——苗族蠟染”為主題的苗族文化展陳館。館內劃分為5個展區和1個非遺技藝傳習教室,通過圖片、文字、實物、歌曲等內容,結合多媒體影像,互動體驗系統等設備,集中展示了珙縣非遺傳承歷史,展現非遺魅力。是目前已知的國內最大的以苗族蠟染技藝為主題的展示館。“五老”宣講團的宣講,在引導青少年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還希望青少年在繼承傳統基礎上,嘗試將現代元素與非遺相結合,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非遺煥發新的生命力。

  與此同時,“五老”團走進王武寨苗族民俗館,宣講珙縣民族傳統文化;走進珙縣烈士陵園,傳播珙縣的紅色文化資源,厚植紅色基因;走進上羅中影·紅色影院,與青少年一起感受革命先烈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深厚的家國情懷;走進孝兒鎮中學鄉村校園科技館,“五老”團與青少年共同體驗科技的魅力、享受科技的樂趣……

  如今,在“五老”和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珙縣青少年茁壯成長、全面發展,為珙縣的未來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與蓬勃活力。(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四区 | 欧洲国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 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免费无遮挡无删减 | 亚洲中文字幕aⅴ天堂自拍 思思热精品在线8 | 中文字幕乱码无遮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