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謝鐘博士以及骨三病區全體醫護人員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不僅治愈了我的脊椎疾病,讓我恢復了健康,更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實在太感謝大家了,謝謝你們!”近日,在鐘銳博士和科室全體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患者蘇大哥順利完成了孔鏡下腰椎管狹窄減壓手術。為表達全家的感激之情,患者家屬將一面鮮艷的錦旗送到了貴州省黔東南州人民醫院骨三病區。
鐘銳博士是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派駐貴州省黔東南州人民醫院的第一批幫扶醫療專家。自開展醫療幫扶工作以來,他憑借精湛的醫療技術和高尚的醫德,贏得了當地群眾的廣泛贊譽和信賴。
畢業于廣州中山大學的鐘銳博士,主攻脊柱外科專業。回到家鄉入職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后,跟隨2016年“感動中國人物”梁益建老師學習全國乃至全世界最高難度的脊柱畸形矯正技術。重度脊柱畸形矯形手術對術者的經驗和技術要求極高,手術中無論是截骨范圍、螺釘置入還是矯形力度都容不得半點閃失,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下肢神經功能障礙甚至癱瘓,最終導致手術失敗。
復雜的脊柱畸形矯形手術,曾經因其風險高、并發癥多,被認為是外科禁區。鐘銳博士跟隨導師學習了七年,參與過近1000臺各類型脊柱畸形矯正手術,其中80%為重度脊柱側彎后凸患者,側彎角度超過100度,涵蓋了所有類型的脊柱側彎矯形手術,包括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強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成人脊柱側彎等。用鐘銳博士的話說,就是先把最難的難題做了,再來繼續強化簡單的“命題”。之后,他又開展了大量治療頸肩腰腿痛的普通脊柱手術,精準掌握脊柱外科發病率最高的疾病治療方法,更全面、高效地服務患者。
得知自己將前往貴州省黔東南州人民醫院開展幫扶工作,鐘銳博士特意了解了當地的民風民俗,對感受“百節之鄉”的獨特魅力充滿期待。2024年10月,鐘銳博士與另外兩名幫扶專家一起,踏上了前往黔東南的列車。
醫院之強,源于科室之強。鐘銳博士抵達黔東南州人民醫院后,沒來得及欣賞當地美景,便全身心投入到科室的工作當中。他每天清晨七點起床,八點前到醫院開始忙碌的一天,參與晨交班,了解病人情況,安排工作,查房時仔細詢問每位病人的病情變化,用專業的醫學知識和細致入微的關懷,讓患者感受到溫暖。
隨著接觸當地的頸椎、腰椎患者越來越多,鐘銳博士發現許多患者因恐懼手術而拒絕治療。他希望通過自己熟練的微創技術,為患者提供更精準有效的治療。脊柱外科微創手術具有不開大刀、不用長期臥床、見效快等優點,能極大減輕患者身體痛苦和經濟壓力。但這一技術對醫師操作手法要求極高,手術過程中切口小、操作空間有限,要求醫師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手術經驗。到科室僅僅一個多月,鐘銳博士就引進了新技術——“孔鏡下腰椎間盤髓核摘除、椎管減壓術”和“頸椎前路小切口椎間融合手術”,并成功應用于10余例。在他的帶領下,科室工作流程越發規范,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能夠順利地開展諸如上頸椎手術、脊柱側彎矯形術、脊柱腫瘤全切等脊柱外科高難度手術。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鐘銳博士參加幫扶工作后,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加強科室建設,提升醫療服務內涵質量,從問診、病情分析、治療方案制定、手術操作到術后管理,全方位、全流程開展“傳、幫、帶”。黔東南州人民醫院骨三病區主治醫師韓凡表示:“針對之前未開展的微創手術或不成熟技術,鐘博士總是手把手教學、耐心指導,每次與他搭臺手術都能精準定位。鐘博士醫療技術高超,尤其在微創手術方面,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針對黔東南地區特點和脊柱外科現狀,鐘銳博士計劃通過打造特色亞專科加速學科發展,如脊柱微創、骨質疏松、脊柱側彎治療等。他還計劃通過科普宣傳和與全州中小學校合作,開展青少年脊柱側彎普查,實現早發現、早干預,并建立黔東南州脊柱側彎治療中心。
肩負醫者使命,鐘銳博士以精湛的診療技術,全心全意服務黔東南地區百姓,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感人故事,切實弘揚醫者“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為黔東南州的醫療事業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吳平華 楊曉涓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