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公司泄漏8噸鹽酸,目前已流入瓊江,威脅下游飲水安全。”近日,四川省遂寧市舉行瓊江流域環境應急演練,“事故信息”第一時間同步給下游的重慶市潼南區,兩地聯動協同處置。
這是川渝強化環境應急聯防聯控合作的一個縮影。2020年以來,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持續推進,川渝兩地不斷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合作,提升跨省環境應急能力。
完善“一河一策一圖”體系
川渝共處長江上游,兩地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有81條,是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關口。
預防和應對跨省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需要高效協同的上下游聯防聯控機制。2020年5月,川渝兩地簽署《跨省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建立會商預警、協同攔污控污、污染信息發布、聯合監測、污染協同處置等制度,明確上下游職責分工。
川渝毗鄰地區也逐步強化協同聯動。2021年7月以來,四川省瀘州市先后與重慶市江津區、永川區、榮昌區簽訂環境應急協同合作相關協議;四川省廣安市與重慶市長壽區、合川區、北碚區建立協同治理機制,通過開展跨界流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大氣污染防治川渝聯動幫扶等行動,常態化推進環境污染聯防聯控。
信息共享是跨界河流治理和應急事件處置的前提。川渝兩地聯合繪制川渝跨界河流水系圖,匯編川渝跨界河流特性圖表集,將81條跨界河流上的多項重要信息納入“一張圖”管理,常態化共享水質監測、河流水文、河道岸線、污染點源等信息。
預防水污染事件,需要進一步細化風險底數。近年來,川渝兩地持續推進跨省河流“一河一策一圖”(“一河”指河流信息清單,“一策”指應急響應方案,“一圖”指事件應對指揮示意圖)環境應急體系建設。“目前,四川省、重慶市分別完成境內571條和375條河流(河段)‘一河一策一圖’編制工作,通過強化信息共享、方案協同,合力構建具有川渝辨識度的新時代環境應急體系。”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連續5年聯合開展應急演練
聯防聯控機制是否高效?“一河一策一圖”是否好用?需要通過應急演練進行檢驗。
11月以來,川渝兩地已聯合開展多場環境應急演練:重慶市梁平區模擬一輛油罐車發生泄漏,油污流入平灘河,有跨省污染風險,梁平區與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開展聯合處置;重慶市開州區模擬污水流入南河,引發鉛、氨氮污染,四川省達州市、巴中市和開州區三地協同開展應急監測;“環境應急· 2024”嘉陵江流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在四川省南充市舉行,川渝兩地聯合開展會商研判、應急監測和污染攔截……
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川渝兩地已連續5年開展省級層面的環境應急演練,通過加強交流,優化升級應急指揮調度體系,深化應急聯合監測和協同污染處置,不斷提升兩地突發環境事件聯合應對處置能力。
除了應急演練,日常隱患排查也很重要。近日,合川區與廣安市岳池縣聯合開展環境風險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累計發現7項環境問題;開州區與達州市開江縣、宣漢縣組成聯合檢查組,分別對跨省界流域南河、石溪河進行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共享環境應急空間、設施、物資等應急處置基礎信息。
“川渝兩地已連續5年開展毗鄰地區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聯防聯控、協調應對等工作機制也日趨完善。”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川渝兩地將加強環境應急力量和裝備共建共用,攜手提升防范化解環境風險能力,共同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記者 劉珩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