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萬名醫護走基層·新春佳節送健康”義診活動走進南充市儀隴縣銅鼓鄉小學,10余名專家為當地群眾提供免費的健康服務,發放健康知識手冊。銅鼓鄉凌云山村村民劉大爺說:“這是帶給我們山區老百姓最實惠的新春禮物。”
此次活動是2024年四川全方位筑牢人民群眾健康防線的延續。一年來,全省衛生健康事業取得多方面突破,包括實現多項全國領先、落實多項惠民措施、展開多項創新探索等,有力推動全省衛生健康事業“多點開花”。
攜手共進 區域協同碩果累累
近日,攀枝花市米易縣醫共體總院,前來復診的患者曹女士熟練地打開智能影像平臺調出“云膠片”,“復診次數多了,以往的膠片很容易搞混,現在網上就能調看影像圖,再也不用找來找去了。”得益于米易縣醫共體總院上線的云服務,患者可以通過智能終端查看和分享影像檢查資料,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
在儀隴縣瓦子鎮,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王先生需要定期復查。此前,他必須坐班車去縣城檢查,耗時一上午甚至一天。儀隴縣總醫院運行后,該院醫療中心院區與各院區、分院建成遠程影像、遠程心電等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和120急救網格化服務體系,他只需到鎮上就能完成復查。
這是“兩個緊密型”建設持續深化的縮影。2024年,四川“3+11”國省級試點市同步推進37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137個縣(市、區)全面推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米易縣、儀隴縣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經驗分別入選2024年度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中國改革縣域改革案例。
健康四川建設加速推進。2024年,四川召開全省衛生健康大會,出臺《關于推動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健康四川的意見》等系列重磅文件。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四川省政府簽署委省共建衛生健康強省合作協議。實施重大慢性病綜合防治“四早”工程,建成93個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其中國家級28個。此外,四川還推進健康縣區、健康細胞建設,實施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2024—2027年),4個社會健康治理典型做法入選全國健康縣區建設優秀案例。
川渝協同發展按下“快進鍵”。川渝2320家醫療機構實現電子健康卡“掃碼互認”,檢查檢驗結果“三并軌”“三統一”,為患者節省了醫療費用。“政策太貼心了,方便又省錢。”來自重慶的王女士在四川出差時突發疾病,憑借電子健康卡順利就醫,此前在重慶的檢查結果也被認可。川渝在應急救援、專科聯盟建設等方面同樣成果豐碩,推出2批次11項衛生健康“川渝通辦”政務服務事項,已辦理63萬件。
醫藥健康產業破局起勢。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四川發揮醫藥健康產業鏈辦公室牽頭抓總作用,搭建“1+ 6+6+6”工作推進機制,實施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十二大行動”,聯合相關省級部門推進創新醫療器械融合應用試點、核醫療全產業鏈攻堅工程。掛牌成立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中心、核醫療中心,全省39家三甲醫院設置核醫學科。發布全球首個中藥全產業鏈大模型“本草智庫”,新建10個省級林草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建設基地。
多點發力 民生福祉顯著提升
2024年12月,四川省兒童醫院兒童康復病房啟用,并組建起一支以眉山為中心、輻射西南的醫療團隊,可提供高危兒早期干預、腦癱康復等服務。
這是四川優質資源供給顯著增加的案例之一。2024年,四川全力推進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國家兒童區域(西南)醫療中心等項目建設。省、市、縣建成質控中心總數居全國第一。社會辦醫蓬勃發展,三級甲等民營醫院達10家。
四川始終將百姓需求“置頂”,持續改善就醫體驗。
“互聯網醫院真方便,節省了我請假跑醫院的時間。”綿陽的張先生通過互聯網醫院與醫生溝通后,直接到附近藥店取了藥。據了解,省市互聯網醫院開診后,2024年總診療達2403.7萬人次。遠程醫療協作網廣泛覆蓋,重點人群“先診療后付費”全面落實,超六成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實行“一次掛號管三天”,所有三級公立醫院開展分時段預約診療。在四川各地,不同形式的“健康管家”連接居民和社區,為慢性病等重點人群提供健康咨詢、干預、用藥指導等“云”服務,打通了服務群眾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重點人群服務不斷優化。四川高質量完成農村適齡婦女“兩癌”、新生兒“四病”免費篩查等。在實施過程中,還創新不斷。“半個多小時就做完‘兩癌’篩查,不耽誤上班。”成都市新津區的楊女士說。這得益于四川省婦女兒童醫院的探索。該院為適齡婦女提供車載式移動篩查服務,把“兩癌”篩查車開到企業門口,提供三甲醫院專業篩查。在新生兒“四病”免費篩查方面,四川已實現新生兒先心病免費篩查區縣全覆蓋,新建“四川省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數據庫”,基本實現全省新生兒先心病篩查—診斷—治療—隨訪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此外,四川加快醫養結合示范省建設,開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門行動”,目前累計服務67.5萬人次。
人口發展更趨均衡。“我們家老二從出生到3歲,可以領到每月500元的育兒補貼。”攀枝花市仁和區的劉女士說。近幾年攀枝花實行育兒補貼金政策,2024年,約有5000個育兒家庭申請2650萬元的育兒補貼金。攀枝花還推出“托育補貼券”政策,進一步構建“五位一體”生育友好服務體系。雅安也發布相關措施,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一次性補貼1萬元至2萬元;采用“試管嬰兒”輔助生育的家庭,生育后給予一次性2萬元補助等。在全省層面,持續推動相關部門健全生育支持配套政策,28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機構共計服務2.34萬對夫婦;連續3年將普惠托育納入全省30件民生實事,新增普惠性托位1萬個。
深化醫改 激發行業全新活力
醫改是推動醫療事業進步的關鍵動力。
“嚴大爺,我們通過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平臺,查看到了你昨天在縣人民醫院做的血常規、腎功等檢查結果,符合互認規范,不需要再重新檢查了。”因腰疼來到達州市中心醫院檢查的市民嚴先生,得到了醫生這樣的答復。通過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大大節省患者就診時間和檢查費用,是達州市落實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的生動實踐。依托示范項目,2024年,達州市大力推進實施5大行動19個項目,在提升市縣級公立醫院診療能力、加強智慧醫院建設、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等方面創新改革、突破提升,力爭通過3年時間建成川渝陜接合部區域醫療高地、全國公立醫院改革經驗探索源地。
這一年,攀枝花市入選世衛組織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試點。在攀枝花市鹽邊縣人民醫院,患有帕金森等多種疾病的汪婆婆每天都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鍛煉,享受著全面、專業的照顧。攀枝花在醫養結合上下功夫,持續探索建設“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醫養融合”的健康服務保障體系,將優質醫療資源與養老有機結合。
這一年,成都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平時眼睛特別干,定期過來按摩和熏蒸,感覺舒服不少。”家住成都市錦江區的王先生,常去雙桂路五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治療。在成都,這樣的基層中醫藥服務在群眾身邊逐漸普及。同時,得益于藥材、市場、高校等資源的匯聚,成都中醫藥發展有了更廣闊的前景。
人才是事業發展的根本。據統計,2024年四川實施醫療衛生人才提質攻堅三年行動,啟動醫療衛生人才“十百千萬”工程,入選“天府青城計劃”20人,招收培養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擴大專業護理人才招用規模,數百名大學生鄉村醫生積極服務村民健康。
疾控改革落地有聲。2024年10月29日,四川省公共衛生綜合臨床中心開院。2024年,省、市、縣疾控局全部掛牌,省疾控局實現實體化運行。省人民醫院、省疾控中心分別獲批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控救治基地、國家區域公共衛生中心項目儲備單位。全省艾滋病新報告病例數連續5年下降,涼山州艾防經驗被國家疾控局發文推廣。
中醫藥改革穩步推進。據統計,全省80個專科入選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和培育單位,建成31個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數量分別位居全國第1、第3。推進縣級中醫醫院“兩專科一中心”和縣域中醫醫療次中心建設,建設首批省級區域中藥制劑中心,派出國家首支由地方整建制派遣的援外中醫醫療隊。
法治建設也不斷加強。《四川省精神衛生條例》頒布實施,多部條例立法工作持續推進。成立衛生健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獲批立項5個衛生健康地方標準。在“高效辦成一件事”方面,四川首創將從業人員預防性體檢預約納入“開辦餐飲店一件事”聯辦事項,還在全國率先開展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和終身榮譽獎獻血者優先就醫試點。
數讀2024年四川衛生健康工作成績單
城鄉融合邁出新步伐
●啟動健康四川高質量發展試驗縣建設
●2320家醫療機構實現電子健康卡“掃碼互認”,為川渝患者節約費用14.8億元
●“3+11”國省級試點市同步推進37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
●137個縣(市、區)全面推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全省39家三甲醫院設置核醫學科
民生福祉取得新成效
●布局建設25個省區域醫療中心
●省市互聯網醫院開診,總診療2403.7萬人次
●所有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開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所有三級公立醫院開展分時段預約診療,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滿意度分別位列全國第4、第6
●開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門行動”,累計服務67.5萬人次
●推動省級相關部門健全生育支持配套政策,攀枝花、雅安、巴中、資陽等地結合實際出臺具體措施
事業發展呈現新面貌
●在全國率先成立省級衛生健康系統知聯會、留聯會和行業文聯三大統戰組織
●累計入選“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62人,總數居全國前列
●實施醫療衛生人才提質攻堅三年行動,啟動醫療衛生人才“十百千萬”工程
●在全國率先開展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和終身榮譽獎獻血者優先就醫試點
深化醫改實現新突破
●省、市、縣疾控局全部掛牌,省疾控局正式實體化運行
●省人民醫院、省疾控中心分別獲批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控救治基地、國家區域公共衛生中心項目儲備單位
●全省80個專科入選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和培育單位,建成31個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數量分別位居全國第1、第3
●達州入選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
●攀枝花、成都分別入選世衛組織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試點、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
嚴佳敏 記者 魏馮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