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日電 (袁玉嬌)嘉陵江水碧波蕩漾,亭子口大壩巍然屹立。位于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境內的大唐亭子口水利樞紐被作為嘉陵江干流的“總開關”和支撐秦巴山區、川陜革命老區“通江達海”的關鍵性工程。近日,這個“大國重器”被CCTV-2《經濟半小時》欄目以“‘水上高速’助物流:‘新蜀道’通江達海”標題進行了重點報道。

自古以來,嘉陵江就是溝通南北的黃金水道,擔負著陜、甘物資南運和四川物資東運出川的重任。然而,嘉陵江河道曲折,水流湍急,灘險礁石多,航行條件已遠不能適應新時期的航運需求。
據了解,2019年6月,大唐亭子口水利樞紐升船機正式投入試運,打通了從蒼溪到廣元港的最后130公里,至此,嘉陵江廣元段至重慶段實現全江聯通。大唐亭子口水利樞紐作為嘉陵江干流唯一控制性骨干工程,將航道等級從六、七級提升至四級,使500噸級甚至1000噸級的船舶得以通行,實現了國內首個全江渠化通航,成為推動川東北高質量發展新的動力源。
大唐亭子口水利樞紐升船機工程總投資12.2億元,年設計通航能力為332.1萬噸,可安全運送廣元周邊及陜西、甘肅貨運船舶、公務船舶及工程船舶到重慶,匯入長江,直至上海。相比公路運輸,河運節約了四分之三的運價,實現運載能力、運載方式、運載成本、資源節約和戰略安全多重保障。
曾經,蜀道之難引人嗟嘆,如今,嘉陵江黃金水道支撐產業持續升級……
四川航務部門聚力水上運輸發展,2024年12月4日,嘉陵江廣元段亭子口夜航順利完成升船機夜航上、下行試驗工作。夜航正式通航后,廣元至重慶單程航行時間,將由過去的15天以上縮短到4~5天。截至目前,大唐亭子口水利樞紐累計過閘424閘次,通行船舶882艘,完成貨運量約12.1萬噸。這是四川水運全力推動“提質倍增行動”的生動縮影,也是嘉陵江成為名副其實“黃金水道”的真實寫照。
據悉,作為“人民治水·百年功績”工程的大唐亭子口水利樞紐,兼具“防洪灌溉、城鄉供水、清潔發電、攔沙減淤、梯級補償、交通航運”六大功能,綜合功能強大,社會效益突出。

截至目前,大唐亭子口水利樞紐已安全運行超4200天,累計清潔發電超310億千瓦時。該樞紐可將下游南充市、閬中市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連續11年開展增殖放流,累計超440萬尾,國內首創的“水溫誘魚方式”過魚設施,幫助魚兒洄游,更有效維護天然水域生態平衡;建成劍閣縣污水處理廠,提升水庫水環境質量,徹底解決縣城區20萬人的安全飲水及應急輸水等問題;配合地方政府打造梨仙湖濕地公園,助推生態文明建設,2021年獲“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榮譽;作為四川省“五橫六縱”引水補水生態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一江安瀾的同時將有效推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完)